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1901》:一部写给当代中国的书(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脚印 参加讨论


    在历史中寻求启示
    戊戌变革实际上有一个样板——明治维新,戊戌变革甚至是想将其原封不动搬过来。康有为和梁启超呈给光绪的那些变革文件,包括提出的官制改革、体制改革,甚至是宪法,几乎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原封不动的文件。日本的明治维新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保留了皇室,我们的变革者认为这是最适合中国的,而暂无考虑君主立宪制适不适合中国,当时还没有明确君主立宪在政治体制上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层次。其实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在皇权的框架之下,引进了一些具有政治文明进步意义的做法而已。当然,那时也涉及了社会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权利、自由、平等这些理念。我想,戊戌变革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至于国体是变成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立宪制,是美法式的,还是英德式的,这些都还未涉及。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改革已经远远超出了康有为那时候的层次了,直接提出来要建立共和。共和是什么概念?共和制是否定帝制的,就连君主立宪制都抛弃了。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一个飞跃。
    戊戌变法虽然仅仅触动了一点旧体制的皮毛,但也应肯定它的意义和合理性,因为变革需要一点点变,不能“窒息”变法。
    《1901》和《1911》当中,作者多次用了“晚了”这个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朝廷是有强烈的变革欲望的,它已经宣布君主立宪了,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晚了。晚了多少年呢?大约30年。
    王树增曾多次指出,经济和政治是国家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政治经济是不可分的,它要求执政阶层不停地打开思路,不停地勇敢往前走,不停地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省自己,以谋取这个民族的光辉的未来,一成不变地维持现状是不可能的。《1901》就是写这个,《1911》也是写这个,变是世界万物生存生长的根本。执政阶层不能只顾自己手中的权力,总觉得一动自己可能就要失去什么,要记住历史的经验证明,谁大胆地往前走,未来就属于谁!从来守业都是在创业中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是渐进的。虽然渐进意味着一个过程,但是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时候,这个情势已到,一旦错过,则补救不及。而对于政治与经济的进步,它有多种样式和形态,很难说哪一种形态是对的,哪一种形态是错的,没有绝对的,只有适合的,即适于本国国情的。(脚印)
    《1911》,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于2011年9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