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小王子” ——来自“井冈山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讨会”的声音 “30年前庐山盟,今日井冈又重逢。初心熠熠征程远,苍生事业在儿童。”在日前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主办的“儿童文学的潮流”——井冈山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即兴做诗。 30年前,以张秋林社长为首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策划了“新潮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号召众多的儿童文学精英分子会聚庐山,以疑惑甚至不满的目光回望曾经的中国儿童文学,表现出一种要开创中国儿童文学新历史的强烈愿望。 30年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一些振聋发聩甚至有些前卫的观点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大时代的文学潮流,将会对儿童文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儿童文学本身的发展潮流在面临各种外在的诱惑或挤压时应该如何呈现自己的本真?在商品化潮流的裹挟下,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特别是童书如何葆有文学的尊严……张秋林作为会议的总主持再度召集高洪波、曹文轩、梅子涵、王泉根、朱自强、方卫平、彭懿等近30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齐聚井岗山,共同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把脉问诊,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鼓与呼。 语文教育是照出真相的镜子 如同人类社会的以往历史总是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样,今天的世界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则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前沿用百年的文学标准,在面对今天的儿童文学生态时,出现了失语状态,或勉强强硬地使用旧有文学标准,而造成张冠李戴的“错位”。这样的状况使得非经典的文学创作被“经典化”,而真正的经典化写作却受到了伤害。 “儿童文学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回顾与展望了儿童文学发展的潮流,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分化期,其中一个重要分化就是分化出了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研究者和作家深度地介入到了语文教育之中。他提出在多元分化的局面下,要思考建立儿童文学新的评价标准——建立儿童文化产业的理论、建立通俗儿童文学理论、建立语文教育儿童文学标准等,已成当务之急。 在朱自强看来,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是能够照出儿童文学真相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可能就会现出矮小的真面目,比如有些作家过去在学校里非常有影响,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等方面开始出现了一种质疑的、审视的、甚至是批判的声音。 “尽管存在种种的问题,但是随着儿童文学的功能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成为家庭教育、幼儿教育、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朱自强说。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贵族气质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曾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书是有血统的”,此次研讨会上他再次强调,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文字,与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有关,与一个民族的格调、品味有关。 “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再读的。所谓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它们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中国的儿童文学如同中国文学一样,需要一种贵族情调。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王子’,即一种贵族气质。”曹文轩说,由于文化取向、物质基础等原因,中国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多关注贫苦大众,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也是如此。这一选择是无可非议的,但关注贫苦大众不应发展为“以俗为美”,甚至排斥雅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也以自身为例,提到了从容、雅致写作与好作品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要给中国儿童提供具有“母乳”般特质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儿童文学在本质上,是希望贫民的孩子都获得优雅贵族的气质和举止,贵族的概念在这里不是指有钱人和他们富有的门第。”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民族未来的高度来讲,还是从文学的自身品质而言,都是时候强调贵族气质了,我们应当有雅致的文学,有优美的情调。”曹文轩表示,所谓贵族气质并非基于阶层理念,而是一种美学概念,培育贵族气质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回到儿童,回到童真 研讨会上,不少作家都表示:我们的文字被太多的思想、太多的道德绑架了,儿童文学已到了不能承受之重的极限。 “童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和本质,是区别于一般文学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说,我们的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有什么区别的话,大概就在于我们的作品离童真远了一些,我们赋予儿童文学的可能过于沉重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可能太重了。”曹文轩表示,童真背后可解读的意义是丰富的,因为童真的存在,才使我们的作品获得了与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对接点,因为浑然天成的童趣,所以被看成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 “如果有人把童话理解成只是哄哄小孩子的故事,那当然和真实无关。所以很多童话,读者从头看到尾,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假的,是编的,我不想写这样的童话。”童话作家汤汤坦言,童话的外衣看起来是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发生的,但它的内核是真实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观照现实的世界和生命,观照内心的悲欢和孤独。这种真实比完全模拟现实的文字还真实,还入骨,而要抵达这种真实需要作家有足够的智慧、才华和情怀。 儿童文学作家翌平也认为,真正的儿童文学要有一个特别真实的现实观,如果把它伪装成欢愉、甜蜜的幻影,文学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优秀童书是属于孩子一生的 研讨会期间同时举行了“新潮儿童文学丛书”30年纪念版首发式,当年选入的作品在今看来大多依然是有生命力的,体现了出版者的“眼光”“等待”和“传承”。据张秋林社长介绍,与“新潮儿童文学丛书”相呼应的“儿童文学新潮丛书”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结集出版,高洪波、曹文轩担纲总主编,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童话、短篇童话、诗歌、散文、图画书、理论八大系列。这是一套开放的书系,除却收录以往的优秀作品,还将重点推出原创的并具有引领儿童文学潮流的探索之作。 “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属于一个孩子的今天,也属于这个孩子的明天。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这个读者一生的。”曹文轩说,如果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羞于谈论他在上小学时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一个成年人不愿提及他的童年阅读史,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学即使不是垃圾也一定是很糟糕的东西。 事实上,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被一个当年的读者在晚年时依然感激地回忆起他的作品。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坦言,那些一年写10多本书的人,不是写手是什么呢?作品还是要慢慢地写,写得非常好,然后读起来永远不忘。“我要做儿童文学的守门人,我要自律。”彭懿说,因为有可能某个孩子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你写的,当他长大后再回忆起那本书的时候,如果那本书写得很不好,他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态度。 “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是不成熟的,甚至是不可靠的,需要专家、校长、老师以及有见地的家长的引导。”曹文轩说,我们要用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本报记者 却咏梅)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1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