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自觉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浙江教育报 常生龙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自觉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读《教师成长力修炼》有感
    每一个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条条道路通罗马”,成为好教师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可借鉴的经验。刘波老师透过《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向大家分享了他是如何一步步向好教师的目标迈进的经历和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很多的启发。
    一、要有成长的紧迫感
    教学生涯既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时,各方面差距是很小的,随着教龄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如此?这与教师在自身成长方面是否有紧迫感直接相关。
    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学校为了激励我们这些青年教师,除了配备带教的老教师之外,还经常让我们走出校门,到一些名校去参观学习。在某所名校,一位教导主任的本领让我非常钦佩:他能够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学校里有教师因病或者因事没人上课,他拿起课本就进教室了,而且上的课也常赢得学生的交口称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本领?是因为学校教育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教材的变化不大、教学内容相对固定。
    但今天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无论是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还是教育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等,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不断发生着变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和以3D打印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倒逼着学校和教师必须发生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重塑教育的引领之责。
    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变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而且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目不暇接、气喘吁吁。电子书包的实验才刚刚开始探索,翻转课堂、微课程、创新实验室、STEAM课程等一系列和未来发展直接有关的新课程、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又一波又一波地激荡起教育改革的浪花,让人们对教育的发展充满着期待。
    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充满着挑战。在应试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要改变自己受教育时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对自己固有的习惯加以颠覆;缺少课程建设和评价经验的教师,却被要求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撑,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成长的紧迫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弥补,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别人拉开了差距。
    有紧迫感的教师,每天都会关注教育的新发展、新趋势,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这些新变化会对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思考如何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来应对这些新情况。而那些缺少紧迫感的教师,虽然每天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充耳不闻,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得过且过。他们看上去也很努力,但这种努力局限性很强,很少与自身的成长建立关联。慢慢地,教师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
    二、要有成长的内驱力
    教师每天都在成长,这种成长由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一是外因。专业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学校对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学情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都在督促着教师改变自己。二是内因。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自身希望能够积极投入到这改革的洪流之中,通过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新期盼。
    被人逼着去做某件事情,是很难做得好的。近年来经专家研究,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一批自由的、有着强烈内驱力的人创造出来的,绝不是被迫劳作的奴隶的作品。内驱力是指个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比如说我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会产生进食的意识,会驱使着我们去寻找或者烹制中意的食物。每粒种子都有渴望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它们所需要的只是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在适宜的环境中,种子积蓄力量,突破自身的屏障破土而出,尽情接纳土壤、阳光、水分提供的滋养,在绽放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为人类奉献累累硕果。
    我们常说教育就像种庄稼,强调教师没有必要去做揠苗助长的事情,只要顺应学生的天性,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剩下的事情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了。教育学生如此,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是如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所能做的就是营造适宜的环境,能够给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不会受到他人的无端猜忌和阻碍。在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上,要少一点大一统的讲座,多一些基于实践智慧的课堂现场观察和思考,让教师在教学现场感受到成长的力量和智慧。
    要让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内驱力,就必须不断给教师创设诱因,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让其产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机。
    内驱力是教师成长的一种动力机制,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教师的成长就会更加顺畅。教师培训不能总是请一些专家将所谓的理念和学说灌输给教师,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诱因,激起教师的内驱力。刘波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成长,能够在五年的时间里出版三本教育著作,发表多篇教育论文,在自身的工作上也有很突出的成绩,就与他自身成长的动力机制有很大关系。
    三、要有成长的自觉性
    做任何一件事情,养成习惯之后就好办了。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每周读一本书并写出一篇读后感的?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但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养成了见缝插针阅读的习惯,以及与书中的人和事“对话”的习惯,“话”多了,书写和表达的时候文字就如泉水一般汩汩流淌。这一切,都因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所谓成长的自觉性,其实就是养成自觉成长的良好习惯。《教育时报》首席编辑代修鹏为刘波的这本书所写的推荐语说:“刘波老师的成长力来自哪里?一是善读,读教育书、教育报刊不停歇;二是勤写,写稿写书不停笔;三是实在,思考与实践接地气不浮夸。”代修鹏所说的这三点,揭示了一个教师自我成长的三个要素。刘波正是因为在这三个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读书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教师自己不读书,就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来。在功利主义、升学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多学校已经成为分数的加工厂,师生都成了升学的机器,教师不读书的现象非常普遍,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是教育的一场灾难,它对整个国民素质的影响将是深刻的。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明确将全民阅读写进了十八大的报告。作为阅读的主要推动者——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让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教师的首要职责。
    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一个人能够用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他的思维是连贯的、健全的。学生说话时磕磕绊绊、写出的作业文不对题,说明他自己的思维是有问题的。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文字书写背后存在的思维障碍,是否能够联想到是自身的示范不够、思维跳跃?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得明白而有条理,他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如果不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怎么为人师表呢?
    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是为了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得更加深刻。我们不乏这样的教师:在学术研究上很有造诣,经常有论文发表在高级别的刊物上,但课堂教学却表现不佳;也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高,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因为从来不读书,不进行教学反思和写作,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不出来,遇到职称评定等事情时屡屡受阻。这两类教师都没有处理好教学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看成了互不相干的事情。
    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只有养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性,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作者 常生龙,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上海市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