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组】 发自教育之根的叩问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当我拿到这本《教育的目的》时,我立即被封面下方的这行醒目的文字所深深的吸引住。 我也算是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人了,算得上是一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了,对各式各样的素质教育也算是小有研究,但对如此新颖和发人深思的话语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这似乎是我以往的教学生涯中几乎从未详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教育界,就曾有过“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辩论。然而这是一个不能完全辨明的问题,即学生对于“鱼”的迫切性与“渔”的正确性,换句话说,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要根据实际条件与具体可操作性来决定。而作者怀特海显然是依据当时英美较为成熟和发达的教育体系来得出结论的,事实上,也只有当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教育家才可能实行他所认为先进的教育制度。而我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显然已经相当成熟,完全具备实行探索式学习理念的诸多条件。 然而,当我们在种种日新月异的教育思潮中沉浸时,却往往忘记了最根本的教育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考试? 当然,考试是当今我国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任何稍微理解我国教育的人都会认同把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起码在中学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有很多学校蜚声海内外的秘诀无非是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和填鸭式教育相结合,加以应用于繁多的考试。 事实上,这是很实在的,因为,对于一个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和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尚无亲身体会的中学生来讲,任何方式的学习都不会比打游戏和看影视剧与小说来的痛快。但是,填鸭式教育终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个可以在社会上的诸多事件和诸多新闻报道中轻易感受到。 怀特海的教育理念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怀特海认为:理论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他进而提出: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孔子倡导教学要“举一隅以三隅反”即是对这种知识活泼理念的恰当阐释。 教授一类知识,要做到省时省力,无疑,填鸭式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那么显然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学习内容有所抵触或是发生迷惑,正所谓“一知半解反误事”,就是这个道理。 怀特海指出“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样的观念:最喜爱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在学生的阶段性求职欲望中,如果教授能够适时地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学生就会为其阶段性的某种成功而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也就是说,怀特海反对一些不切实际的“速成”式教育,他希望,教育可以需要循序渐进,进而水到渠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直至热爱学习。 当然,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注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于是对经验的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正是“举一反三”的秘诀与常用手段。 可是,我们有时会惊讶的发现,被我们奉为至宝的经验有时往往适得其反,会阻碍我们的前进。 这正是前面所说过的关于“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 怀特海把“授人以渔”的关键归结为对学生智力的培养。 他甚至提出“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这句话当然要辩证看待,我想,他的意思应该是要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吧! 我教学这么多年,一直感觉,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这是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觉得怀特海最精辟的一段话是: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一切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如何归纳,这在书本上是不讲的。学生学了别人归纳出来的二手货,未必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什么联系。而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我认为,学习的第一目标还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再学什么都不难。所以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整理观察得到的素材,如何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出规律性的知识。或者说如何创造发明知识。学一切学科都如此,都要重新发现一遍。这样,知识才会变成人自己的东西,才会应用,而不是食古不化。 怀特海指出“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主要和理解的先决条件。”他把兴趣的地位看得很高,但并不主张过于拓展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他指出“成功教师的秘诀是:他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他不让学生记住一些不相关的次要的知识。”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诀就是专注。但是,就精确知识而言,秘诀就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迅速地学习知识,然后加以应用。如果你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你便牢牢地掌握它了。但同时,他又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我感觉到怀特海的理念实行起来的确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探索性学习是需要耗费学生较多时间的,而填鸭式教育又对学生的活跃思维有所压抑,的确难以两全其美。考虑到怀特海一生大多数时间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想必面对的都是世界顶尖人才,奉行精英教育和非应试化教育,故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较高。在这方面,老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辩证看待与学习,这也就是本文开头说过的“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要根据实际条件与具体可操作性来决定”。 在具体操作上,怀特海有拿几何、数学与外语学习等作为例证,而总体观点基本上在前面已经有所叙述。 回顾本书,我仿佛看到怀特海的内心实际上也在纠结着,因为他的观点似乎也在探索式学习和填鸭式教育中左右摇摆,毕竟,浪漫美好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功利化的评判来证明其自身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人类前进的一大动力——也许,怀特海大师是想让我们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从而两全其美。 我掩卷深思,仔细总结了怀特海教育理念的关键词:兴趣,思考,专注,速度和热情。这位教育大师希望学生可以自发的,热情的专注的学习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用的知识,同时希望学生在此前提下可以学有所成,尽量走向更大的成功——这不正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们所苦苦追求的吗?(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高级中学 张允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