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地球上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们都在问:“莫迪亚诺是谁?”带着同样的问题,身在美国的我开始了寻找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之旅。 第一站是本地图书馆。先交代几个人口统计学数字。我所在的哥伦布市地处印地安纳州南部,有8万人口,其中90%居民是白人,犯罪率极低。家庭年收入55000美元,比全美的52000美元略高,在东有白宫、华尔街,西有硅谷、好莱坞,充满了移民、梦想与泡沫的美国大地上,这方水土保留了相对纯粹的白人生活理念和习惯,都是些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是传统美国中西部的代表。 言归正传,我来到本地由贝聿铭设计的图书馆,在20万册的图书目录中反复找了三遍却没有发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大名。询问图书馆员,她抱歉地说,可以用图书馆内部调书系统帮我向50英里外的州立大学查询,如果有的话,两周之内能到。我谢绝了。 寻找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第二站,是亚马逊美国网站。之前了解到莫迪亚诺写了三十来部小说,在这个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亚马逊网站上,只找到三本英文版:《寻我记》、《蜜月》和《戴眼镜的姑娘》,其余都是法文。为将试验进行到底,我下单买了那本被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宣布者推荐的“Missing Person”,中文译名《寻我记》,或译《暗店街》。下单两个小时后,却没像往常订书那样收到确认订单的邮件。去账户查看,看到“尚未发出订单,视存货情况后告,运输时间一到三个月”的解释。细看另外两本,都注着“暂时缺货”的字样。 第三站,将搜索范围扩大,遍览《时代》、《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纽约客》等媒体对莫迪亚诺的报道。经过一番地毯式搜索,发现在他全部作品中,只有六本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卖的三本书中一共卖出不到8000册。 据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说,在法国本土,帕特里克是一位著名作家,每有新书出版,评论家、媒体和粉丝都会追随。通过我的寻找,显然在美国甚至英语世界,知道他的人甚少,包括文学评论家和大学教授。难怪我遍寻不获。 恰巧我所供职的美国公司总部设在法国,于是我近水楼台地问身边一位五十多岁的法国工程师,有没有听说过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他的回答是“没听说过”。我又问一个身在巴黎的四十来岁的法国高层女经理,她说:“这名字听说过,但我没读过他的书。”也许公司工作太紧张,以至于大家都没有文化生活了。 眼看这场寻找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之旅要半途而废。我不甘心,终于从《华尔街日报》上读到了他那在美国硕果仅存的三本书的英译片断。比如《寻我记》第一段: I am nothing. Nothing but a pale shape,silhouetted that evening against the café terrace,waiting for the rain to stop;the shower had started when Hutte left me. 文字浅显,语句简短,有种不哗众取宠又略带伤感的调子,和华丽花哨、宏大叙事都不搭界。对这个开头有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我什么也不是。”(王文融译);“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薛立华译);“我飘飘无所适,不过幽幽一身影。”(李玉民译)。 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开头引用的是薛立华的版本。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曾说,翻译像女人,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撇去这个比喻对女性的歧视色彩,倒是说中了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难以调和。个人见解是,信达雅之中,信达更重要,面目全非的再创作,即便再雅,都是翻译中的下品。能做到信和达的翻译文字,已是功德圆满。非要修饰甚至捏造出原文所没有的雅,大概好比本来不难看的姑娘非得要去韩国整容吧。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美国和其他欧洲之外的国家一样历来有批评意见,认为诺奖喜欢偏向欧洲作家,特别是没人知道的作家。对此诺奖委员会上一任常务秘书长说,我们就是要让无名但优秀的作家变得全世界闻名;对于已经享有盛名的作家,我们不想锦上添花。现任常务秘书长则承认,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有欧洲中心情结,因为评选人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的母语、阅读范围、欣赏习惯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前年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去年是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大家愉快地认为诺奖终于朝有流行度的、欧洲以外的作家倾斜了,这次发给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便给了人一种诺奖还是不怎么在乎群众意见的印象。 获奖之后销路大开。耶鲁大学出版社本来计划明年2月推出帕特里克的三本小说合集,在获奖消息公布后,决定提前到11月出版,并将首印从两千册增加到两万册。在美国,小众作家的书不受大出版社的青睐,因其成本高,只有出版的书大卖才能维持运转。所以总是小型独立出版社出小众书,通常以5000美元作为预付给小语种书的版税,最后往往卖不到5000本。这种出版社都是非营利机构或附属于大学,资金另有着落而不单依赖销量,但同时也没钱做促销。这就有了“鸡和蛋”的争论,因为销量和广告促销很有关系,越不舍得砸钱就越不会有销路。所以,寂寂无名的作者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获奖,最好获诺贝尔奖。 又刷新了一次亚马逊订单页面,依然是“订单尚未发出”,但并不怎么失望。我相信寻找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之旅终将圆满结束,因为随着读者和出版商的兴趣被唤起,他那“黯淡的身影”在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将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特约撰稿 李颂 发自美国印地安纳州)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16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