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读《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黄悦 参加讨论
   【人文社科组】
    换一个角度看中东
    ——读《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
    与《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一书的作者赵悦夫妇认识多年,算挚友。对他们的记者工作也不陌生,记得2009年10月,在他们即将再次踏上中东——这个神秘且动荡的土地前,我们一大帮朋友还曾为他们践行,喝得有点高的辰同学还信誓旦旦地一再嘱咐“一定要安全的回来,别的都没关系!”
    转眼,记录那段特殊经历的记忆已编辑成书,感叹时光流转之快。
    用了2天,读完了整本书。虽然也曾听他们讲过一些经历,但文字间记载的是一个我不曾了解和知晓的真实而鲜活的中东,无论是残酷战争留下的苍夷,亦或是勉强度日仍坚守信仰的巴勒斯坦人民, 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特殊地区的特殊风情。
    其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巴以的历史并不陌生。犹太人这个苦难的民族,遭遇驱逐、种族屠杀,他们成立国家的急切我们都可以理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不被仇视、驱逐。但如果这片土地的获得是完全无视于在此生存几千年的居民,驱逐上百万的阿拉伯人,这样的行为难道应该被支持吗?书中记录的加沙地带人们的生活更让我的情感天平不断倾斜,看看那些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环境,他们中有很多人住在集体帐篷里,或者是住在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废弃的房子中。他们缺少干净的食物和饮用水,缺少必要的电力和金钱。一些人失去了家庭成员、一些孩子带着残废的身体苟活在这世上。而这一切就是以色列的“孽缘”,他们的过去,令人同情,他们的现在,令人反感。
    对历史,评判者也许永远会带着主观色彩,但于战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受害方都一定会是无辜的百姓。或许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对当地的教育状况也比较关注,看到加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居然是集装箱改造成的,真是愕然。这样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阻挡孩子们求知的热情,照片中一个个孩子的笑脸是最好的说明,或许他们觉得可以上学就是一种大大的幸福。而对比我们的孩子,条件优越得让他们无心读书,PAD、手机不离左右,一点小困难都会败下阵来,这不经让人担忧物质的富足但精神的贫瘠也许才是最可怕的。而当地人的坚持就是信仰的力量吧。记得去年11月,新闻里报道了加沙的巴勒斯坦学生“秉烛夜读”抗议频繁的断电状况的事情,更为他们的做法叫好。一个民族不怕穷苦、不怕被人欺负,最怕的就是失去斗志、失去信仰。
    《中东时光》记录着局势的紧张,记录着战争的残酷,也记录着生活在动荡土壤上一大群乐观的人们,他们安于现状,在困苦中享受着家人团聚的温馨,享受着忙里偷闲的快乐,享受着真主带给他们的内心宁静,让置身其外的我深深感动着。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生活的时局,但可以改变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才会让险滩变通途,才会用双手创造奇迹。
    感谢作者,让我换一个角度看中东,真实了解这里的人、情、事。
    也愿巴以之争最终被和平之光覆盖。(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黄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