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左)与梁鸿(右) 人民网郑州6月1日电 (戚艺芳)“现在很多作家认为没什么可写,如果你能把身子潜入生活的泥土中,会发现很多可供发挥研究的素材。”日前,作家金宇澄与“梁庄系列”非虚构作品的作者梁鸿来到郑州,让郑州读者得以窥见非虚构文学背后的那些故事。 今年初,“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金宇澄的非虚构作品《回望》出版,再次成为文学界瞩目的焦点。《回望》采用了非虚构的写作方法,还原了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历史细节,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人物任职于特殊系统所经历的人生历练。这些往昔岁月中的爱与执着,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却又真实发生过的,因此对读者来说,显得异常珍贵。 金宇澄认为,现在正是非虚构文学方兴未艾的年代。以前文学界认为,非虚构文学是报告文学的范畴,实际上,非虚构文学并不记叙完整事件,也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姿态介入“历史事件”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是真实的,在各种历史资料上是有据可考的,但是又带有作者自己的情感、分析及思考。 谈及非虚构写作的素材,金宇澄的一个观点令人深思:“现在很多作家认为没什么可写,如果你能把身子潜入生活的泥土中,会发现很多可供发挥研究的素材。”在他看来,我们以为非常熟悉的生活,其实细观生活的内核,发现有很多支脉纹理是我们不知道的,而往往是这些被忽视的,暗藏着巨大的丰富资源。 梁鸿的梁庄系列作品,经过多方的调查采访,记录了生活在梁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背井离乡的梁庄人在外地打工的生存状态,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 怎么才能成写出优秀的非虚构写作呢?梁鸿认为,非虚构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劳作,它并不像一个人躲在书房里闷头写作那般轻松。作为一名写作者,首先要对自己拥有的权利有精准的把握,不能够滥用讲故事的权利,但也要清楚怎么样在最大程度上调控写作的节奏和目的。 非虚构写作需要你走出书斋,就像是这个故事给了你一把钥匙,带你走进一个填满宝藏的山洞。你必须要走到故事描写的真实场景中去,感受空气的味道是什么样的、灰尘是怎么飞扬的、人是怎么哭的,仔细观察生活的细枝末节。你走得越远看到的也就越多,这部作品的丰富性也就越大。 非虚构写作结合了很多的学科门类,它对作者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它不单单是文学层面的完成,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支撑。金宇澄说,在文字的雕琢上,要像西方的写作一样,做到细之又细,对人物、环境、情节等的描写尽量做到极致的生动,而不是浮泛的众生相,这样作品的深度和能量才能凸现出来。 两位作家在交流的最后都谈到了“勇气”。梁鸿跟认为,由于素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一个写作者,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能够承受住现实层面的压力。“你的日常生活有可能因为这次创作被完全打乱。因此,非虚构写作非常需要勇气。” 尽管非虚构写作是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但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才愈加迷人。就像梁鸿在讲述自己下一步关于地铁的非虚构写作计划时,充满着激动和幸福,因为她将再次踏上旅程,走向更广阔的生活,触摸平常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真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