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林风眠:中西融合的另外一种可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郑智威 参加讨论


    
    1972年林风眠在法国巴黎
    
    读书声
    
    鲜 花
    
    江 南
    
    鸡 图
    由中国美协、上海美协、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汇聚了林风眠20世纪40至70年代精品36件,作品涵盖了林风眠具有代表性的静物、花卉、仕女、禽鸟、风景精品。展品大都来自上海市美协、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收藏精品。北京画院院藏的两件作品也在展览中首次呈现。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作为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以引人瞩目的话语诉求和创作成就充实了20世纪绘画史,而且因为他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富于意味的应对方式,集中而鲜明地承载着20世纪绘画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
    作为艺术家,他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精华相结合,有着独特的成就;作为教育家,他先后培养了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席德进、王式廓、罗工柳等著名美术大家,其贡献有目共睹。他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曾经出现了岭南画派、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各具特色的“融合主义”思想和实践。他们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中西融合是中国艺术融入世界的最佳出路和必然趋势。从1938年至1977年,林风眠做着寂寞的艺术探索。他倾向于从浪漫主义到立体主义的西方艺术演变风格与以汉唐艺术为主的中国早期传统和民间艺术相结合,以实践“调和中西艺术”的理想。展出的作品大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题材包括风景、仕女、禽鸟、花卉、静物等。
    林风眠的风景画,不仅限于西湖和秋林,还有描绘松林、山村、农舍、溪流、海浪等题材,他的《风景》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以墨色层层渲染、以水性颜料融入浓墨,横涂竖抹,以单纯简洁的造型传情,引人进入清新、恬淡、优美而深邃的意境。这与他汲取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将民间艺术的情趣注入绘画,带来清新而鲜活的生命力。
    他笔下的仕女,多取自宋瓷划花流畅圆润弧线所勾建的形象,《琵琶仕女》是此类题材代表作,着色浅青或淡蓝的底上,结构线采用湿笔蘸白粉抹刷,在清洌色泽中获得一种素淡而半透明的效果,仕女衣裳罗裙的飘逸光滑感和含蓄雅姿的体态,仿佛有着唐宋瓷器素净釉色的高雅清新。整体画面构成上,以中国写意之长补结构之简,在简约、明快、素雅、轻逸的色调里,传送出琴女闺室的悠情乐韵,视觉形象中增添了一种听觉幻想。
    他用相近的笔法描绘了枝干、花叶,雀鸟姿态相似,并没有对眼、爪、羽、翅的细致描绘,只有头部向左样统一中,呈现出单纯、明朗、突出的艺术风格。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寒鸦》《猫头鹰》,作品通过黑白的对比,营造出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不一味地消沉或顾影自怜,仿佛在感伤中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这时期的林风眠考虑最多的是形式与画法的中西融合,进行多方面的实验并将它们完美地体现,他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倾向于中国民间艺术中极富营养的砖雕、磁画、漆画、皮影戏等元素,以新颖、独特的作品解答了20世纪以来复杂多变的艺术课题。
    林风眠的独特艺术世界代表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西融合的可能,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增添了许多光彩,也为我们新世纪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些许启示。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大师,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位艺术巨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