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追忆:小展品背后有大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中革军委之印
    
    杨靖宇将军之印
    
    渡江侦察用的大木盆
    
    维和勋章
    “许多观众可能只关注那些热门展品,事实上,还有不少看似普通的文物也很有来头,值得去看。”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刘中刚表示,每一件展品,都曾经见证一段鲜活的历史,承载着沉甸甸的故事。
    红军时期
    中革军委之印:
    经历反“围剿”
    经历长征
    来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成长”展区,可以看到明亮的玻璃柜里陈放着一枚醒目的大印,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印。
    这枚银印直径9.5厘米,有3层图案,最外层的上半圆刻着略小的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的两端各是1枚五角星,下半圆刻着“革命军事委员会”;内层核心的图案是地球上镶嵌着镰刀和斧头;中间一层是打着结的麦穗环绕着中间的地球,正中间高悬着一颗五角星。
    “整个图案标示着中革军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全国红军最高指挥机关。”刘中刚表示,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象征其权力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也随之产生并生效。从此,该印便跟随红军领导机关经历了反“围剿”战火的硝烟。
    负责保管印章的军委总司令部作战局的同志们,始终把保管好印章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视印章为生命。长征前,为了携带方便,该印的印把子被拆除,只余下印章。长征途中,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战事不断,自然环境恶劣,他们始终把印章贴在自己的胸口上,用生命护卫着它,使它在关键时刻都能得到有效使用。1937年8月,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枚印章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交由林伯渠保管。
    1959年,军事博物馆筹建时,经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批准,中革军委之印移交军事博物馆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
    杨靖宇将军之印:见证东北抗日斗争的艰苦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展区中,一枚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袖珍”印章在展柜中似乎并不起眼,但军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枚印章其实意义非凡,它的主人正是大家所熟知的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
    从外观来看,这枚铜制小方印边长只有1.5厘米,高也不过3厘米,上部为一个造型生动的圆雕狮子钮,下部为正方形印台,底部印面为阳刻,边缘较宽,刻有“杨靖宇印”4个隶书字。印章很小,见证了东北抗日斗争的艰苦;小小的印章上有圆雕狮子钮,又阐释着杨靖宇的革命乐观精神。
    “印章在杨靖宇的革命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作为部队指挥官,经常下达各种命令,发出一些重要的通知、汇报、总结,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上面都会郑重地盖上自己的印章。就连书写一些重要信件,也要盖印。”据介绍,1938年秋,日伪军在连续遭到沉重打击后,加紧实施疯狂的“大讨伐”,特别对抗联第1路军各部队进行长期封锁和分割包围。
    为了掩护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冒着零下40摄氏度严寒,率领第1路军改编的第1方面军部分队伍和总部警卫旅400余人,牵制敌军。部队极度缺乏衣食和弹药,连续作战,伤亡惨重。至1940年1月,人数减至60余人。杨靖宇和战士们一样,每天靠吃树皮、草根、白雪等充饥。
    2月15日晚,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两名警卫战士。18日,警卫战士去找食物,在大东沟屯附近遇害。23日,因汉奸告发,杨靖宇遭敌层层包围。敌人劝降不成,便发动进攻。杨靖宇手持双枪,抗击20分钟,终壮烈牺牲,年仅35岁。凶残的日军割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肠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树皮、枯草和棉絮,大为震惊。
    1967年,吉林通化兴华镇一位农民在大荒沟铲地时,偶然捡到了杨靖宇的这枚印章,把它交给了当地公安部门,后来又被送到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
    解放战争时期
    烂草堆里的大木盆:携敌情胜利渡过长江
    在“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展区,一只看似普通的大木盆也有着一番传奇经历。这只长1.7米,宽1.15米,高0.38米的大木盆,是华东野战军著名侦察英雄齐进虎等在渡江战役前夕到黑沙洲侦察敌情时用过的渡江工具。
    黑沙洲位于安徽芜湖以西、荻港以东,是长江中心的一块绿洲,也是解放军渡江必经之地。为了精确掌握洲上的地形和敌情,人民解放军第27军的侦察员齐进虎接受了部队领导交给的偷渡到洲上进行侦察的任务。
    1949年3月的一天夜里,齐进虎带领4名侦察员冒着倾盆大雨,乘坐一只木船向对岸划去。靠岸后,齐进虎带领两名侦察员到敌人阵地前沿侦察,叫另两人在船上等候。但齐进虎3人走出不远,岸边就响起了枪声,船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向小船猛烈射击,小船被迫离岸,向江心划去。由于敌人严密封锁,船无法再次靠岸,齐进虎等3人被迫滞留在黑沙洲上。
    为完成侦察任务,齐进虎决定在洲上暂时潜伏下来。他们找了一户老乡,白天藏在老乡家里,晚上出来侦察敌情,了解敌人的江防部署情况。一天夜里,齐进虎等人在侦察国民党军新的炮兵阵地时,被敌人发现,于是敌人开始了大搜捕,并把洲上的老百姓全部赶到江南。没有群众的掩护,齐进虎等在黑沙洲上白天只能藏在芦苇丛和麦地里。坚持了31天后,他们终于摸清了敌情。
    一天晚上,齐进虎等在一个破茅草房里休息时,意外从盖满牛粪的烂草堆里发现了一只椭圆形的大木盆,3个人非常高兴。经过苦练,他们终于掌握了划木盆的本领。
    回部队这天晚上,他们再次核对了敌情,趁着夜深人静,胜利渡过长江,返回部队,向上级详细汇报了侦察到的敌情。
    渡江战役发起后,齐进虎所在部队凭借他们的侦察情报,猛烈地向黑沙洲炮击,准确地击毁了敌人所有重要的军事火力点,为渡江大部队扫除了障碍。
    后来,齐进虎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侦察队副队长。12月在执行任务中触雷牺牲,遗体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新时期
    维和勋章:申亮亮生命中的最后37秒
    进入展览尾声,“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展区里,可以看到申亮亮的联合国维和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使命纪念章等多枚勋章。
    申亮亮2005年12月入伍,2016年5月18日,随中国第四批维和部队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在汽车侧翻时,申亮亮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有年仅29岁的申亮亮一人牺牲,刘中刚表示,“这在联合国维和历史上也不多见。”
    6月10日上午,申亮亮遗体在部队驻扎地吉林省永吉县火化,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1000多人参加追悼会。6月12日,申亮亮的骨灰在战友和亲人的护送下,回到阔别11年的家乡,并葬入温县烈士陵园。父母带回的遗物中,除了申亮亮生前穿过的几件军装外,还有申亮亮牺牲后获得的4枚勋章:联合国维和勋章、马里战士十字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使命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
    今年5月24日,在“联合国国际维和人员日”到来之前,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隆重纪念仪式,缅怀为和平献身的维和人员,并向包括申亮亮、李磊、杨树朋3位牺牲的中国维和军人在内的殉职维和人员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本报记者 宗媛媛 本版摄影 程 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