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个人见证:多元化美国教育聚焦》,罗慰年 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选择教育的意义 最近,各大网站转载一条新闻:一位中国妈妈到纽约买房,为自己孩子的教育铺路。大部分内地的朋友将这则新闻看成中国富人的花边新闻,但我更愿意从选择学区、选择教育的角度解读这位母亲的用心。华人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在全世界可说数一数二。 有专家人士用教育投资这个角度概括这件事。然而,教育这个关系国家未来的行业,用投资的基调框定、解读,似乎曲解甚至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应朋友之约,为《留学美国的个人见证:多元化美国教育聚焦》写序。写的时候,一个问题直击我内心: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造就具有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守法意识的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快乐的心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五千年泱泱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族群。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孟母三迁:古人孟轲的母亲,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搬了三次家。先是从环绕着恸哭声的墓地搬迁,然后又离开了吆喝炫卖的熙熙市井,第三次则是搬离了弥漫着血腥气息的屠宰场。 最后,他们娘俩搬到了学校旁边。朗朗书声以及人们尊师重道的谦和气息,深深地影响了孟轲—正是因为其母亲对于环境持之以恒的追求才造就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亚圣孟子。 这个故事被还收入了南宋启蒙课本《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千古传颂着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费尽思量的行动。 一百年前,受过西式教育的严复,以极大的热情翻译了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论》的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是生存竞争,“天择”是自然选择。 虽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观点非常残酷,但却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一百年前,文学大师胡适的哥哥,以“适者生存”的“适”字,给弟弟胡适取了名字,可见适者生存这种天演的影响有多么大。 在达尔文那里,自然的演化,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从其插图的“生命之树”看,物种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这是一个多元的演变空间,不排斥任何一个方向的变更。天演启示人类的多元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愈发展,对于多元的价值越尊重。多元,不光代表对差异的欣赏,也代表着选择的多样化。 从今天的角度来讲,与其让天来选择,不如自己来选择。选择教育的意义,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与其说教育给予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励志意义,不如说教育令人们充分利用了选择的意义和权力,以选择,改变着自身和孩子的命运。 尤其是今天,在迷惘的经济社会,中国中产阶级,知识阶层,都需要一种外来的力量。这个外来的力量就是多元价值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恰恰是一剂强心剂;开民智,启民心。 严复虽然为古老的中国输入了进化论,但他本人在社会主张上,并非激进主义者。1905年在英伦,严复和孙中山有过一次对话。严复认为,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也就是说,暴力式的改革不能拯救我们,那么拯救我们的,非温性的教育莫属。 天赋人权,上天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好比上帝开了一扇窗户,给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新的角度。教育的直接影响是人,而人对于选择的主观能动性,被教育这只魔力之手,无限地激发。 我对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教育理念情有独钟。“自由之风永远吹拂(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是斯坦福的校训。这句话传自16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Ulrichvon Hutten),中译为:自由风吹(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修顿早年的作品富有非常浓厚的批判精神,而他深信自己的批判精神来自于希腊时期西方文化保有的哲学传统。斯坦福引用这句话作为校训,更可见该校强调个人色彩的创校精神。 斯坦福由籍籍无名到腾飞的故事,尤其具有选择的启发意义。如果说,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建立这种科技精神,是无数个体正确选择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特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了一个构想—这便是斯坦福大学的转折点—将一千英亩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斯坦福成为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得益于拿出土地换来巨大收获的这个建议,斯坦福使自己置身于美国的前沿:“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Silicon Valley,也译作‘矽谷’)。” 斯坦福大学被科技集团与企业重重包围,与高科技,与商界,更与实用主义和开拓精神这些典型的“美国精神”建立密切的联系。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各个电脑公司,包括‘世纪宠儿’—微软公司纷纷在这一线安营扎寨”,使得斯坦福大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斯坦福的商学院凭借改造人生、改造组织、改造世界的口号,已经成为美国顶尖商学院之一,铸就了一批以钻研拓展工商管理理论,培养敢于创新、坚持原则、善于洞察为使命的旨在改造世界的领袖。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果。正确的选择,来自正确的教育。21世纪要让中华民族在世界崛起,离不开多元文化、普世价值的教育。 罗慰年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经历,以及在大洋彼岸打拼的经验,让他具备了比较中美教育的独特的视角。相比于其他同类型图书,这是一本作者对中西方教育都有长期的亲身体验,进而思考中美教育的差异,为希望通过留学教育来改变人生路径、寻求独立人格的人们撰写的书籍。(作者系《环球渝商》杂志主编 罗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