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 陈保亚 (北京大学) 提要:本文先划分思维的四个层面:思维能力、思维轨迹、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然后在语言浇铸思维轨迹的基础上,通过汉语和印...
从《世说新语》看 判断词是的发展与非不的关系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萧娅曼 (四川大学中文系 610064) 内容提要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
品牌名称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译。其翻译过程可以是一个以品牌营销战略为导向、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核心联想为基础、尽量兼顾原名音义的重命名过程,是一种平衡企业、译者和目...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汉语教学是利用语言模因的特点帮助学生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语言模因的过程。模因的传播规律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语言现象不断加以巩固,在大脑中形成长久性、多产...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 日前,由重庆出版社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历时多年共同编纂的《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以下简称“《全集》”)即将面世。《全集》共约1200万字、绘制线图...
本文认为将“名从主人”这一翻译原则理解为按音移译会导致误解:“名从主人”成了“音从主人”。这使得该原则在解释和指导名称翻译实践时让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为较好地解决这些...
...
【摘要】本文研究“到底”、“究竞”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先评述各派对“到底”和“究竟”的研究以及他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用信息论中的“信息熵”这一概念对该问题...
【摘要】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根本机制。作为一种概念化的认知过程,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使用中。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交际中的隐喻不仅涉及语用者的认知,而且涉及隐喻得以运用的语...
Fact Declaring:Pragmatic Meaning of Aspect Marker “zai(在)” 作 者: 郭晓麟 作者简介: 郭晓麟,女,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对外汉语语法,E-mail:guoxiaolin@blcu....
【摘要】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根本机制。作为一种概念化的认知过程,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使用中。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交际中的隐喻不仅涉及语用者的认知,而且涉及隐喻得以运用的语...
【摘要】本文以《官话指南》六种(含南北官话两种、沪语粤语翻译版四种)常用词异同为核心,发现其用词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地域因素,另一方面词汇的历时演变也是制约地域分布的...
On the Quasi Graphic Component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 者: 陈春雷 黄德宽 作者简介: 陈春雷,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黄德宽,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摘要】文章依据语用学、语言输入假说和母语学习规律,主要探讨多模态输入法对于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作用;结合课堂实践,探索适应碎片化为特色的时代的有效的英语语...
【摘要】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不是我说你”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语篇组织和交际情态表达两方面。在语篇组织上,它具有开启话轮、延续话题和转移话题...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运用于国栋提出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傅雷家书》中书面语的语码转换。研究结果表明,顺应性模式适用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同时,顺应...
【摘要】河南柘城方言有“个小舅子”这种语法形式,用法分为两种情形:一种用于指人,用在名词性词语后面,表调侃或戏弄;一种用于指事,用在谓词性词语后面,表轻蔑或诅咒。...
【摘要】角色和指称是角色与指称语法的两大核心概念,分别对应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两大视角。这两个维度在句法的各个层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语义、句法、语用三者的紧密结合称得...
Discrimination of Hierarchical Relation of Cause and Transition in Compound Sentences 作 者: 张谊生 赵彧 作者简介: 张谊生,赵彧,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原发信息: 《对外汉语研究...
【 摘要 】正确理解学术创新的内涵是科研上层次、攀高峰的必要前提。基于语用学研究的示范性讨论表明,学术创新体现为一个或多个维度(涉及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范式、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