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以)X为”中“为”起初是个动词,这种句式的最初形成是语用机制驱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进一步促使句尾动词“为”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首...
Revisiting of the Grammatical Status of "claus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作 者: 何伟/王敏辰 作者简介: 何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王敏辰,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
【摘要】一般语言理论相信论元结构是各种语言句法语义的基本支撑,本文试图说明汉语语法从根本上讲并不依赖这种支撑。文章首先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考察汉语的非论元角色现象,发...
【摘要】"意思"一词在古今汉语中有十余个意义,可以被总结为一个逻辑线索分明的语义系统,它参与构成的各种固定短语和习用句式的语义亦皆有规律可循。"意思"的语义演变,是在...
【摘要】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NLP)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学者们所意识到,本文主要考虑NLP分析自然语言语义涉及到的逻辑类型论工具和蒙太格语法MG。由于自然语言真实文本的复杂多...
【摘要】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NLP)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学者们所意识到,本文主要考虑NLP分析自然语言语义涉及到的逻辑类型论工具和蒙太格语法MG。由于自然语言真实文本的复杂多...
【摘要】句子的理解与产出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既包括句法加工,也包括语义加工。句法-语义启动现象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在加工机制和句法与语义表征的特点。程序启动模型...
【摘要】中动类"NP(非施事)+VP+起来+AP"构式不接受被动标记且在句法层面排斥施事。NP作为被动参与虚拟事件"V+NP"的论元,占据了施事的常规句法位置,其对"VP+NP"事件结...
【摘要】构式压制是调节语义冲突和类型错配的机制,有时也会引起构式中某个成分的意义变化。当代汉语中,"粉"由无意义的译音音节演变为名词性词素,再转化为表事件的动词,形成了...
【摘要】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
【摘要】“差点没VP”句式存在肯定否定共存现象,按语音和停顿不同,可分化为“差点没+VP”和“差点+没VP”两种句式,前者表示否定,后者表示肯定。这主要是由“没”的不同引起的,前一...
A Syntactic Analysis of Incremental Sentences 作 者: 邓思颖 作者简介: 邓思颖,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和比较语法,E-mail:swta...
【摘要】“满”和“满满”从古至今主要功能是做定语,应该归入是形容词。“满满”作为“满”的重叠式,它的产生是韵律和句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形容词的语类特征决定了“满”和...
【摘要】叹词与其他分句共现时,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看似句法位置灵活,但叹词在不同位置上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从整体看,句首、句中和句末叹词在分布上依次递减。叹词的分布...
【摘要】“X得不要不要的”是当代汉语的新兴程度构式。该构式的句法特点是:“X”可以由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充当;可以独立成句,也能充当谓语、宾语或定语。其语...
【摘要】对汉语同语式的理解更多要依赖语境,但都体现了说写者申辩的主观性。说写者之所以选择这种认知方式,与关联因素、话题因素、表达的严密与模糊因素等相关。同语式中的语...
【摘要】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及语义生成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在生成词库理论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的语料库,对汉字“听”与名词的组合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名词宾语...
【摘要】独词句属语用学研究范畴。它一词成句,在语境中携带有多种表达内容,包括情感、意义及意图,且情感、意义、意图三者浑然一体,不可割裂。独词句是语用现象,但相关语...
【摘要】现代汉语“有加”分别是短语、动词与准后附缀。“有加”后附选择的倾向是:谓词“X”的及物性越高,就越有可能被附加;但随着附缀化日益成熟,这一倾向正在淡化。“...
【摘要】目前主要有四种语段理论,代表人物分别为Chomsky、den Dikken、Muller和Boskovic。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各个语段理论,然后从语段的确定标准和解释充分性出发,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