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冗余方式的不同,现代汉语冗余否定存在结构间与结构上冗余两大属性,具体分为同义复现、语义包含、语义递进、一词多义、会话隐含、视角转换和语义缺省七类;在冗余词位置...
摘要: “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
摘要: 文章主要讨论了汉语复数标记“们”与数词的不兼容和汉英语复数范畴的差异,主要结论是汉语的复数标记“们”既是累积性复数标记,又是联系性复数标记。作为前者时所指称...
摘要: 汉语量词系统的发展过程有清晰的文献依据。一般来讲量词是由名词经过语法化过程后, 而成为汉语数量结构中的一个固定成分,如“一本书”。同时,根据句法分布,除“量化”功能...
摘要: 在篇章中,前景信息一般在自立小句、主句中,有自己的时体特点,有时会出现焦点标记。“知道吗”具有前景化功能,可以将其指向的信息标示为前景信息。其来源于具有引发功能的...
摘要: 基于概念整合的语法范畴(如名词和动词)若独处时个性十足,然而它们在小句和语篇中则充分展示和体现其动态整合性。这种整合一般多为异类范畴相吸、同类范畴相斥。同时,并非...
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心经》和《金刚经》中的比喻表达,重点关注三个概念:[空间]、[时间]和[生命]。我们观察到佛教中的[空间]是沿上下和四方、四维无限延展的虚空,其...
摘要: 本文对对话句法的理论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综述对话句法的基本特征,阐述其与传统句法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理论渊源和发展趋势。句法的传统定义为:句法是...
摘要: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V+到/在NP L ”结构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是谓语层(VP)动词的“位移特征”和动词后附加语层(PP)介词(到/在)的“功能投射”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谓语动词位移特征...
摘要: 基于莱顿微博语料库,本文对新兴的"各种X"结构(各种VP/AP)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这一结构与常规的"各种X"(各种NP)呈互补关系,前者对后者存在双重背离:整体功能和意义不...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中的一种并列空动词句,我们认为该句式的生成与理解明显地受到语用控制。研究结果显示,此类空动词句首先依赖于事件性场景,并且句法上的显性先行语会降低...
摘要: 汉语的“长被动句”在结构类型上属于“介词型被动句”,必须带上施事论元,而在语义特征上又属于“带感情色彩”一类。这样一种被动句究竟如何与语言类型学上所谓的“话题性...
摘要: 对话句法理论从语言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言观等方面继承了一系列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思想。这些思想之间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对话性决定了巴赫金和Du Bois其他的语言思想。...
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尤其是在当下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科技进步,财富增长,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
摘要: 施事性主谓谓语句跟准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可以同形。前者因受焦点范畴与话题范畴的扩展,不能关系化;后者在TP内部发生领有者提升,且领有者提升到TP指示语这一论元位置,可以关系...
摘要: 本文对汉语处所主语形容词谓语构式进行认知语法研究。在该构式中,形容词谓语是对主语所突显出的空间区域中某一方面的描述,这种描述取决于两个认知机制和一个聚焦过程。主...
摘要: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依据原型范畴理论,指示代词可以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类,典型指示代词包括单个典型指示代词与...
摘要: “在/向+方所”结构是汉语典型的方位结构,可灵活置于动词左右两个位置。共时分析表明,左置式是对言者的述谓,具有主观性,右置式是对谓语动词的述谓,具有客观性;历时上,左置...
摘要: 语法结构一方面是语用模式约定俗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对受话人的推理范围施加限制,帮助受话人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遵循这一思想考察发现,现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是一个独立...
摘要: 本文应用构式压制理论对句法结构与词项主客观性特征冲突的现象进行剖析,提出构式对词项主客观性特征的压制在句法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构式可以强制词项产生与构式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