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叙事,也即采用一种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叙述,来表达一个故事。换言之,也即‘叙述’+‘故事’”〔1〕。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就是讲故事,中国传统小说正是...
沈从文一直以热情呼唤人道主义、努力探寻美好人性的小说家、散文家名世,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却较少受到人们关注,其实早在30年代初他就开始发表一些很有见地的批评文章,直到...
近代日本是一个富于进取的民族,也是一个富于侵略的民族,对中国一贯采取蚕食与吞并交替使用的政策,由灭亡朝鲜而占我台湾,继又占我东北,而入长城,搞华北五省自治,进而发...
一 沈从文这位“中国的大仲马”,由于历史的偏见和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所限,曾经长期受到贬抑而被有意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文学史家的眼里,他的文学声名才日渐上升,成...
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
八十年代以后,国内掀起一股经久不衰的“沈从文热”,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虹彩奇观刺激着国内文学界、学术界同仁,他们尝试着架设一座沈从文与世界文学...
一 文学批评的历史表明,“方法”并不仅仅是一个“手段”问题,它同时含有“观念”的意义,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因为,一种批评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观念的确立,...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肇始于上世纪初,在20年代声势日隆,并在30年代达到一种自觉和成熟,茅盾、胡风、冯雪峰、梁实秋、朱光潜、李建吾、梁宗岱等人的重大理论建树大都完成于本...
对沈从文的文学史地位的评价,自30年代开始,迭经变迁,迄今尚未止息。自鲁迅认定沈从文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注:尼姆威尔士:《现代中国文学运动》...
道家在养性方面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冥符”,合乎天然。这种修养观念是以道的客观 存在为前提的。道为万物本源,外在于心而又如恍如惚。人要与之冥符,就必须“心斋 ”、“坐忘...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
前些时日,读到傅光明先生写的《沈从文和萧乾:从师生到陌路》一文,心中愀然不已。两贤40年的挚谊,以生分为终,何等令人惋惜。不过掩卷有思,又添出一些不安,因为文中所述...
随着张爱玲1952年出走香港,1956年移居美国,大陆的评论家忽视了她,大陆的新一代读者不知道她。然而在台湾、海外,张爱玲一直受着读者的青睐和研究者的推崇。80年代以来,由于对...
这里大略回顾一下近20年来在中国内地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评论与出版情况,从中或许可以引发一些关于文学阅读与文化生产、传播的话题。 张爱玲成了“出土文物” 张爱玲这位四十年...
沈从文的创作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如美国学者金介 甫曾指出的,早在1925年,下意识这一概念就已在沈从文小说中出现。[1]在沈从文以 都市人生为题材...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一个是“异数”、“残酷的天才”,一个是“幽默大师”、“语言巨匠”。可是这两位时代环境相似、艺术巅峰期接近的...
沈从文笔下,遍是些缺乏时间观念的乡下人,他们航船、从军、种地、为娼、做匪, 各以不同方式,把一大堆日子打发过去。对他们产生实际影响的,是节气变化,寒暑更 替,时间以...
自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署名“迅雨”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以来,在迄今为止的半个世纪中,大陆、台港和海外学者发表了上百篇评论、研究张爱玲小说...
一 张爱玲的女性主体意识可说自然流露于文本之中。在她的女性叙述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和其从属性一样都和男性人物有着密切的连锁互动关系。讨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主体性问题,...
1946年11月,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张爱玲《传奇》的增订本。较之1944年7月上海书店出版的《传奇》再版本,增订本在文字和图饰上,都作了修改。增收五篇小说:《留情》、《鸿鸾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