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研究外国文学志在增益中国我辈学人有责任中外兼修,像前辈们那样成为“双枪 2019-10-18
我国的外国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其中有收获,也有偏颇,值得我们回顾和总结。时至今日,我们的“拿来”必须建立在自信和互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妄自菲薄或盲目自...
[评论] 阿莱达·阿斯曼:记忆还是遗忘——处理创伤性过去的四种文化模式 2019-10-18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s)教授是德国著名的英美文学专家、埃及学学者。她早期研究英语文学和文字交流史,1990年代后转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和丈夫扬·阿斯曼(海德堡大学著名...
[评论] 托卡尔丘克:用“太古”拯救泥潭里的现代人 2019-10-18
“世界既不会被你改造得更好,也不会被你改造得更坏。世界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双亲去世后,伊齐多尔来到修道会,寻求拯救。他天生有残疾,时而愚蠢,时而智慧。最爱他的女...
[评论] 彼得·汉德克:“痛苦的中国人”与中国无关 2019-10-18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的众多作品中,“痛苦的中国人”这一标题吸引了读者和网友的注意。对于尚未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而言,或许这个题目引人好奇,也带来误解。 事...
[评论] 今天我们还需要新科学吗? 2019-10-18
我们可以大胆地宣称,维柯的思想涵盖了当下绝大部分的人文和社科研究领域,每一位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都能从他的思想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维柯俨然一位现代的柏拉图。...
[评论] 盛行儒学的江户时代日本为何拒斥八股文 2019-10-18
伊藤仁斋肖像 日本江户时代儒学盛极一时,儒学教育遍及京都、江户和各地藩校,却并未因此而形成八股取士制度。伊藤仁斋为东涯提供了一个研习儒学之家学,但最终促使伊藤东涯进...
[作家印象] 汉德克和托卡尔丘克:十个关键词 2019-10-18
五十七岁的波兰小说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zuk)与七十六岁的奥地利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同时但分别获得了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
[作家印象] 赫尔曼·黑塞和他的出版人 2019-10-18
黑塞与他所有的出版人的关系多种多样,不乏意外。与其他人不同,他显然知道世上还有出版人这个职业。1903年,黑塞在他重要的论文《书的魔力》中写道:“在所有非自然馈赠,而是...
[艺术漫谈] 两位诺奖得主的光影之旅 2019-10-18
《左撇子女人》 《糜骨之壤》 近日,瑞典文学院同时揭晓了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一位是早已蜚声世界的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另一位则是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
[评论] 《82年生的金智英》: 最后,还是父权制说了算 2019-10-17
【编者按】10月14日,韩国艺人雪莉去世。她的离世,让外界再次关注起女性在韩国社会中遭遇的一系列不公正待遇。而最近出版的《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一部关于韩国女性命运的小说...
[评论] 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出版幕后:作者给译者的献词 2019-10-17
【编者按】著名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的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将率先以中文版面世,由译林出版社于近期推出,译者薛国庆。本文作者系译林出版社审读室主任、阿多尼斯系列作品责任...
[评论] 他试图通过更为猛烈的穿行来抵消记忆中的动荡 2019-10-17
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1917-1977),被誉为“美国最后一位广受尊崇的公众诗人”,美国第六任桂冠诗人,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
[艺术漫谈] 《唐顿庄园》与英国童话的背后 2019-10-17
电影《唐顿庄园》海报 资料图片 不久之前,电影版《唐顿庄园》在美国上映。虽然这部被媒体讥为“关于一顿饭”的影片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但是却势不可挡,击败了布拉德·皮特的《...
[作家印象]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写小说就是在成年时代给自己讲童话 2019-10-16
10月10日傍晚,手机里传来一条新闻信息令我惊喜: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0日19时,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
[作家印象] 汉德克和玛丽 2019-10-16
萨尔茨堡市郊的施劳斯维特宾馆是一所号称有“罗曼蒂克”风味的别墅式的楼房,在浓密的绿树掩映中显得格外幽静。这里大概也是当地文艺家经常聚会的地方。老经理高高的个儿,留...
[作家印象] 哈罗德·布鲁姆:打了半个世纪的仗,输了 2019-10-16
就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几天之后,布克奖以滑稽模仿的修辞手法,开出了诺奖同款的“双黄蛋”——加拿大女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英国女性黑人小说家伯纳德·埃瓦里斯托。这...
[作家印象] 尼采:病态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学 2019-10-16
2019年10月15日,是德国哲学家尼采诞辰175周年的纪念日。下文摘自周濂新书《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中论述尼采的部分,澎湃新闻获得授权刊载。 尼采,1861年 尼采的死亡和出...
[作家印象] 哈罗德·布鲁姆提醒我们,文学不一定就是日新月异的 2019-10-16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IC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14日,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纽黑文的医院去世,享年89岁。他一生...
[评论] 《82年生的金智英》《到底有多难》:女性的一路奋战 2019-10-16
10月14日,韩国女艺人雪梨去世。她的突然离世,再次让外界关注和讨论韩国女艺人和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 10月23日,根据韩国畅销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将在韩国上...
[评论] 你分明在走进一座小说共和国 2019-10-15
我曾在各种场合强调:对“大国文学”和“小国文学”这一概念,我们应保持警惕甚至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一概念本身极有可能包含着种种文学之外的因素。大国,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