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共时方言分布和历时语法演变两方面论证了汉语方言"V+的+NL"句型中的"的"来源于"得",两者在语法、语音上的一致性说明汉语方言处所介词"的"可能是近代汉语...
摘要:侗语各方言土语声调数目并不一致。从历时上看,差异的产生是各方言土语声调发展演变的条件不同造成的。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仅有10个声调,声调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土语。造成...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日前表示,目前,俄罗斯43个地区的289名考生已报名参加全俄统一汉语科目考试。他表示,随着承认汉语成绩作为入学考试成绩高校数...
内容提要: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在其理论构成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它们集中表现为以下“二元对立”,即:文学符号构成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文学文本本体构成中内...
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知识活动,文学研究在思想资源、知识依据、阐释技术等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学理特性。近代以来“分科立学”的现代性知识学工程展开的历史告诉我们,...
摘 要: 新时期文艺理论因为经历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点,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要求研究者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变革的历史、现状及目标方向进行批判性的总结与反...
杨慎即杨升庵(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于公元1511年状元及第,嘉靖三年(1524年),37岁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
作者简介: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俄罗斯生活像叫人纳闷的斯芬克司。它在沙皇虎视眈眈的监视下,在军用大衣的覆盖下蒙头大睡,恰达耶夫和斯拉...
内容提要:自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惜别》问世以来,作品中的鲁迅形象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日本研究界的批评观点基本上呈现出了批判→剥离→重塑的发展脉络。这与日本当代...
内容提要:彼得·马修森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先后以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品两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名作家。在其三十多部作品中,小说《海龟岛》并不是商业上最成功的,但却...
内容提要:英国以外的异域国度是英国短篇小说经常聚焦的一个文化地理空间。异域空间积极言说着白人外来者的生存体验,这些空间形式是白人重构自我身份的主要依据,在短篇小说...
[说明] 在1941到1942年间,荃麟就鲁迅先生杰出的小说《阿Q正传》,接连写了三篇论文:《也谈阿Q》、《阿Q的死》及《关于阿Q正传》。它们已于1981年被编辑收入《邵荃麟评论选集》,...
内容提要:《一九八四》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过去研究者们大多从政治蕴含、权力统治和伦理关怀等角度对其进行论述,然而对小说中“科学”这一主题却关...
在鲁迅经典小说《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有一句话:“窃书不能算偷……”,可谓家喻户晓,久已成为名言。读者,教者,乃至论者,各有认识,纷纷解读,而说法五花八门,莫衷...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
一、大革命和启蒙运动开启了第二个轴心时代 现代性,即现代文化和政治方案是在伟大轴心文明之一——基督教欧洲文明的内部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含有强烈诺斯替教成分的异端理想的...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 本文利用大规模语料,考察下面两种用法在北京话中的历时发展: (1)反正我看她要是真的走了,那我看也是给 长被动 人挤对走的。 (《当代北京口语语料...
句末助词“矣”用法复杂,早期的研究倾向于对“矣”的用法作单功能的概括。近些年来,语法语素多功能的思路开始较多地应用于“矣”及相关语气助词的研究。在近期对“矣”的研...
一、部首的本质 《说文·叙》:“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这实际上表明了部首并不只是形体问题,部首就其功能而...
关键词:赫尔岑;文学;俄罗斯;生活;浪漫主义;俄国;政治;小说;现实主义 俄罗斯生活像叫人纳闷的斯芬克司。它在沙皇虎视眈眈的监视下,在军用大衣的覆盖下蒙头大睡,恰达耶夫和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