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唐宋”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值得学界深入探讨。我认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通行的文学史分期方式的一种反思,有必要先在整个文学史编写的框架内进行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有...
内容提要: 无论从恩格斯思想的整体性还是从其批评理论的整体性看,都确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青年恩格斯与文学派别“青年德意志”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对“青年德意志”的接受历经...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应该从观念和方法上有所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才能有效避免“以西解中”的“单向格义”。为此必须回到马克思...
内容提要: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在小说理论领域建功卓著。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概念、新范畴来阐发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提高了小说这一体裁的辨...
内容提要: 德里达对柏拉图《斐德罗篇》中关于书写文字与“药”的神话解读,是理解其文本理论的关键和核心。他通过传统哲学对书写文字的矛盾性立场的梳理,揭示了书写文字根本...
内容提要: 《河岸》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有关“文革”或“革命”的文学叙事,实质上,在笔者看来,就是人性、人的命运、人的存在的叙事,而重心则是生命存在的叙事。一切都与生命...
内容提要: 金宇澄的《繁花》以上海为背景,书写了都市的众生百态,同时小说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围绕这些女性形象,可以透析出都市女性的物欲、情欲以及她们相互间的复...
内容提要: 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将纪实与隐喻两种相反的叙事策略融为一体,以极端的纪实写法,建构了一个庞大的隐喻空间。这一空间首先是由“装”与“台”两个意象构成的“...
最早读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均简称《小说史》),是20世纪80年代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但有两个印象却十分深刻:一是《小说史》所涉猎...
21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激烈碰撞的多元文化和人伦世情,在作家的笔下得以精微的呈现。这些作品在为社会历史、人生经历存照留念的同时,也为文学提供了讲...
内容提要: 先锋文学思潮是一场革命,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变”。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产生,有其具体的时代、文学氛围和特定的批判指向;当氛围不再时,批判指向不明,先锋文...
内容提要: 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分析了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态势,认为陕西年轻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质量都不及老一辈作家所达...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无法套用西方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先锋派概念,但它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依然可以定义为先锋派。中国的先锋派在突破传统现实...
摘要: 口耳相传的口头传统构成了羌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其特征表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传承形态的宗教性、文化影响的多元性等方面。这些特征既是羌族民众基...
摘要: 多元混融是白族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质,其具体表现为文类体裁丰富多样、文学文本互文印证、多种类型互融并存、多元观念交织共生等方面。此种多元混融性既与白族民间文学...
摘要: 《阿诗玛》形成于撒尼人的歌唱和叙事生活中,成为撒尼人讲唱传统的核心。保护《阿诗玛》不只是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阿诗玛》,而是保护撒尼人生活传统中的《...
内容提要: 系年是杜诗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杜诗系年,首先应以遵从校勘学重祖本源流的原则为前提,重视杜集祖本王洙本在系年上的源头性。其次,应重视直接承袭王洙本的吴...
内容提要: 《大戴礼记》传世版本以十三卷本为主,历代史志目录、公私书目均有记载。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有“《大戴礼乔记》八卷,汉乔仁”,以此为突破口,可以考证...
内容提要: 现存谢灵运集属重编本。宋人《三谢诗》本和《六朝诗集》本,是谢灵运诗集较早的两种文本形态。其诗篇辑自《文选》(六臣注或五臣注本),尚不具备作为谢灵运集独立版...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理论学科,需要具备世界性的眼光与胸怀。长期以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完全由西方学者创造,无论是法国学派主张的“同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