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运震和胡天游 牛运震去世后,其父所撰《行状》说:“在蒲时,交江南名士胡稚威,咸相欢,依依不忍舍。”蒲指山西蒲州,胡稚威即著名诗人胡天游。 胡天游(1696~1758),字云持...
敦煌碑铭赞文书是敦煌修功德记、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文献的简称。上起于唐初的《常何墓碑》写本,下迄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李存惠墓志铭并序》,前后约360年。除第一篇...
内容提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赋关系紧密,汉魏六朝赋却对诗歌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萧统《文选》首选者是“赋”,而且差不多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由此可知赋在当时人们心...
夏至节和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节令。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夏节”。端午节,今时也名“夏节”。“夏节”,既可指“夏至节”,又可指“端午节”。关于“...
内容提要: 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检讨戴浩一(1988)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1)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什么会在大于其他许多语言的规模上受制于这一像似原则;(2)如何理解PTS的作用范围...
内容提要: 翻译研究在引进与反思之后开始走向创新。学术创新的根本在于术语创新,术语创新实为概念创新。有了明确的概念,才可能有准确的判断和严谨的推理,才能做好外语文章...
内容提要: 上古汉语的一些特殊词类在构词上具有声音理据,如联绵词、拟声词、语气词、叹词等,这些材料能作为上古声调“音段起源说”的内证。先秦文献中,语气词、叹词的声调...
内容提要: 胡以鲁《国语学草创》是中国学者所写第一部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国语学草创》用罗马字标注宋人36字母,需要我们从其理论“原型”角度去加以认识。胡以...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最简方案与语段理论的局部性制约、多重/循环拼读机制以及强势音系语段推导,在综述先前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句子重音计算方法和优选句法运算,阐述句子重...
摘要:汉语“子”后缀化为名词标记固然跟其词义虚化相关,但这种虚化决非起主要作用,虚化的结果只是产生个备用的供以选择构词的材料,而起根本作用的是根词的历时演变.语言学的单...
内容提要: 汉语双音词的形成机制除了现在常说的“词汇化”途径外,还有另外的一些途径,如派生与变音构词外,另有两种少被关注的途径,即本文所分析的逆序范畴化与粘结范畴化...
摘要:汉语的词汇意义一般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理性义是词的核心意义,色彩义是附属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词义具...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折射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透过这些热词热语、新词新语、网言网语,可以窥见哪些年度热点和怎样的时代变迁? 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
摘 要: 本文在试图厘清翻译伦理、机器翻译伦理、翻译技术伦理等相关概念基础上,考察翻译技术应用,特别是机器翻译活动给当下翻译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就此引发的对既有翻译伦理...
内容提要: 二语写作句法复杂性研究是近年来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指标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尝试...
内容提要: 构式语法在我国语法研究的现代意识比较成熟的时机引入汉语学界,成果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回顾起来,前辈汉语学者的一些经典研究中就已经有构式意识,为我们...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凡尔纳Le Tour du Monde en Quartre-vingts Jours两个汉译本的翻译偏离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1)两个译本都有明显的翻译偏离现象,薛绍徽译本具有较强...
内容提要: 河北方言的词缀在构词特点、语法意义等方面都存在内部差异以及与普通话词缀的差异;河北方言的一部分词缀在构词特点、语法意义方面的差异呈渐变特点且其变化具有一...
摘要:鄂西北地区存在江淮官话,它以去声分阴阳,遇山臻摄合口三四等知见系字合流等特征,有别于鄂西北地区的其他方言,其方言特征与江淮官话黄孝片非常相似.其形成与清朝中后期鄂...
摘要:利用计算机praat软件,对千阳方言四种声调后的轻声字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进行声学分析。在千阳方言的双音节词语中,后一个字读轻声时,轻声字音高模式为高降调和中降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