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半期,西方人文研究出现“理论爆炸”的局面。充分借鉴西方最新的理论方法,成为美国汉学不同于欧洲传统汉学的特色。西方的新兴理论,也影响到美国的中国古...
内容提要: 文艺作品是一个民族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其文明进步程度。文艺繁盛,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将史诗般的新时代融铸为“中华民族新史诗”需要处理好三重关...
内容提要: 20世纪后半期,西方人文研究出现“理论爆炸”的局面。充分借鉴西方最新的理论方法,成为美国汉学不同于欧洲传统汉学的特色。西方的新兴理论,也影响到美国的中国古...
内容提要: 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去世引起震动——大家为痛失一位多产的、敢于直言的批评家而悲恸不已。布鲁姆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留下许多宝贵...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艾青诞辰110周年】 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地平线上,一个巨大的身影,穿过黎明的风,迎着太阳走过来了。他,就是当代中国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艾青。 在民族...
内容提要: 反映论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有关。文学反映论从整体上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一种认识活动,20世纪在苏联、东欧、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模式...
内容提要: 反映论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有关。文学反映论从整体上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一种认识活动,20世纪在苏联、东欧、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模式...
内容提要: 2019年8月22日至24日“2019年全国西葡拉美文学研讨会”(常州大学)期间,笔者对受邀出席会议的著名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鲁文·加略教授进行了访谈,...
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不能绕过或回避传统文化。可以说,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历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传统文化也对现...
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是指从尽可能多的资料中追溯某一观念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对美学范畴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视域的拓展及跨界的追思。 运用观念史追溯美学观念的发生...
语音类型学是语言类型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语音要素进行类型研究,进而揭示语音系统的结构共性以及各种制约因素。描写语言学自20世纪初以来取得长足进展,世界范...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与敦煌文献整理,是敦煌学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界焚膏继晷,先后相继,在上述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推出了一大批高...
《情性为本:王国维文学观念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本书在霍俊国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在霍俊国修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在四川大学开设了文艺美学这一课...
该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写作严谨、内容权威,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跃进先生领衔,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术骨干完成写作,吸收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史...
摘要: 20世纪以来,对海外中国文学理论的译介和接受的考察已日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半个多世纪历程中,通过中西学者共同的努力,中国传统文论的海外译介与接受...
司马相如(前169?—前118)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位居“汉赋四大家”之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赋家,对后世影响甚巨。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著名理学...
该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写作严谨、内容权威,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跃进先生领衔,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术骨干完成写作,吸收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史...
全球化时代的人们若关注民族间关系,会注意到一个事实:尽管古希伯来语是圣经《旧约》的主要书写语言,是现在犹太人的宗教语言,尽管在20世纪,尤其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基于古...
摘要: “现代性”概念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未能全面理解“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复杂关系,中国学界的“现代性”研究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边界模...
摘要: “现代性”概念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未能全面理解“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复杂关系,中国学界的“现代性”研究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边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