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合成类名词的语义性质比较丰富,用法特点比较复杂,这给词典释义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文章讨论“事件·物质”类合成名词,认为该类名词的事件义是独立的,谓词隐含并...
摘 要: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
摘要:动词性列举格式"VP啊"有词汇表达类和句法表达类两种形式。词汇表达类由于有列举标记语,功能比较单纯,通过"列举"强化说明功能。但句法表达类则比较复杂,不限于"列举",在使用...
摘 要: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特点,其句义表现可概括为呈现事态突转、蕴含对抗否定、传递负面事理立场、凸显意外认识四个方面。以句义表现为基础,通过...
摘要:在一定共时平面,任何图式性构式都有一个范围模糊的"边界"。这种边界涉及两种现象,一是图式性构式中以低核心程度为特征的"边缘构例",二是在这些构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抽象...
摘 要: 汉语心理动词与言说动词之间有“主体的心理主体的言说”“主体的言说主体的心理”“主体的心理诱发该心理的言语行为”“主体的言语行为在对方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两...
摘 要: 比喻义是惯用语形成过程中语义演变的典型现象,对其的分析有利于揭示语义演变的基本轨迹,有助于语言使用者利用本义推测和理解比喻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从概...
摘 要: 网络语言特区的创新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音、形、意三个层面上对常规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异或突破,是互联网和语言交际功能相互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特区的创新机制是汉...
摘 要: 语言服务业的快速崛起、翻译职业化的纵深推进、翻译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我国新时代翻译行业的发展特点,正深刻影响着译前、译中、译后、译外活动中译员的伦理实践。新时...
摘 要: 语言学领域的语言障碍研究存在两个主要范式:心理语言学范式和社会语言学范式。社会语言学范式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仅为语言障碍研究提供了恰当的理论框架, 同时也...
摘要:语言变化是语言普遍特性之一,是人类认知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是由内在语言本质所决定的。而语言变化的原因则是语言学化了的柏拉图问题中的第二问(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种语言系...
摘 要: 西方学术界历来重视受众这一概念,研究聚焦于受众的本质特征、修辞者与受众二者间的关系以及受众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等三大问题。同时,有关受众的研究多停留在20世纪...
摘 要: 汉语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存在语言与言语之争。修辞学研究应该超越语言或言语的界域, 以其上位的“言语活动”为对象。从符号学观点看, 修辞是对语言符号的运用, 这种运用又...
摘 要: 非母语口音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对言语交流是否能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两个实验着重考察影响汉语非母语口音评估的两个因素:评估者语言学经验...
摘 要: 语言景观是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经典文献和最新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述评了语言景观研究的传统和最新路径、...
摘要:汉语量词是显赫范畴:语义层面,它是集计数单位、分类、色彩和指称功能于一身的包容体;句法层面,它在特定条件下几乎能够独立充当所有的句法成分。各方言显赫层次为“...
摘 要: 根据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人H通过话语的命题P,基于会话原则推断出说话人S传递的交际意图Q。显然,如何识解话语的命题便成为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
摘 要: “语素法”和“语块法”都是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提出,二者的核心要义分别是帮助学习者发展基于规则的词汇能力和发展惯用表达的技能。秉持各自的核心要...
摘要: 《田藏契约文书粹编》共收录了950件自明代至解放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契约文书,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但该书因契约原件字迹潦草模糊,文字漫漶、缺失,从而导致...
摘 要: 运用认字辨音、排比归纳、文例求义、考证方言、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清代民国时期南方地区契约文中的俗别字、疑难词、方俗词进行考辨,以期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