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罗伯特·麦基:如何才能“把好故事讲好”? 2018-08-03
摘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目前背景下的中国,是有条件有资源创作出真正有品质有影响力的好影片,乃至于产生在全世界都受到喜爱的作品。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而且世人也愿意...
[访谈] 洪子诚:有点消极,不怎么浪漫 2018-08-03
“‘消极’ 的力量,主要是抵抗、阻止一种用各种美丽辞藻包装起来的一元的、终极性的论述来占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怀疑那种对人的思想、情感进行统一规划的虚妄和危险。而它自...
[访谈] 陈思安:以人物选择的道路与场景重绘城市的精神地图 2018-08-03
周瓒: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学术著作《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挣脱沉默之后》等。另出版有诗集、译诗集等三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陈思安:小...
[访谈] 李陀:理想中的现代小说应该什么样 2018-08-03
《无名指》的港版封面是表现主义风格的 《无名指》 作者:李陀 活字文化/中信出版社 2018年8月 中文系出身、在海外又拿了社会学和艺术史的硕士学位的杨博奇,为了从“人的内部”...
[访谈] 马平的文字与乡愁一声“高腔”唱出乡村新图景 2018-08-02
马平 直接瞄准当下社会重大问题,近距离与现实展开对话,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课题。写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作品,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以文学的形式记录脱...
[访谈] 王苏辛:把自己的文本给人看,就是一场智识冒险 2018-08-02
7月,文学杂志《收获》第四期推出了2018年“青年作家小说专辑”,9位年轻作家集体登上在中国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一半为90后,他们正在成为中国文...
[访谈] 每一个作家都是观察者 2018-08-02
任彧:1988年生于北京,作家。从小受中西方古典文学和电影影响。大学专业为电影,但后来专注于写作。新书《黑白边境》于近日出版。 和众多的80后、90后作家不同,任彧没有选择热...
[访谈] 《上海文学》2018年第8期|江晓原:理查·伯顿和《一千零一夜》 2018-08-02
为“理查·伯顿译注《一千零一夜》中国影印版”写序,我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以理查·伯顿为主,还是以《一千零一夜》为主? 以伯顿为主的理由是,《一千零一夜》在中国早...
[访谈]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 2018-08-02
周大新,男,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安魂》《曲终人在》等。曾获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
[访谈] 鲁引弓:我的“小”不同于《小时代》的“小” 2018-08-01
鲁引弓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资深媒体人,曾任钱江晚报副总编辑,红旗出版社总编辑,现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采编中心总编辑。 《小别离》原著作者、资深媒体...
[访谈] 余华:真实、现实与不确定性——余华访谈录 2018-08-01
时间:2017年4月5日、6日 地点: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某茶馆 受访者:余华(作家) 采访者:张中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一、《第七天》与细节 张:您在写《第七天》的...
[访谈] 赵园:与一些有非凡气象的人物相遇让我心存感激 2018-08-01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中与研究生同学(右三为赵园 张中摄) ◎答题者:赵园 ◎提问者:木子吉 ◎时间:2018年7月 简历 赵园,河南尉氏人,1945年出生于兰州。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访谈] 《科普创作》2018年第2期|听,科学在“呐喊”——汪诘专访 2018-08-01
2012年年初,《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简称《时间的形状》)横空出世,一位名叫汪诘的科普作家走入公众的视野。次年4月,《时间的形状》获得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访谈] 14年后再提笔《重新生活》直指“平庸之恶”
张平:改革的社会动力会催生 2018-08-01
张平 《重新生活》张平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 张平,山西作家,主要作品有《祭妻》《姐姐》《凶犯》《孤儿泪》《红雪》《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
[访谈] 王杰:扎实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使命 2018-08-01
人物介绍: 王杰,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心主任,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
[访谈] 薛忆沩:甘心做一名时代的“落伍者” 2018-07-31
薛忆沩出生于1964年4月,他很喜欢自己出生的这个年月,因为正好与莎士比亚出生的日子相隔四百年。 这是一种偶然,或者说是一种宿命,而薛忆沩相信宿命。莎士比亚令他心生敬畏,...
[访谈] 全新警界反腐题材长篇小说《双眼台风》发布
须一瓜:我把人心至善的绿灯 2018-07-31
人物名片 须一瓜,政法记者,作家。福建人,现供职于《厦门晚报》。出版有《淡绿色的月亮》《蛇宫》《你是我公元前的熟人》《提拉米苏》《老闺蜜》等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
[访谈] 葛亮《问米》:在文学创造的世界里做一个观察者 2018-07-31
继长篇小说《朱雀》和《北鸢》之后,时隔一年半,旅居香港的南京籍作家葛亮再次推出新作《问米》。这部由7篇中短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与葛亮之前厚重、文雅、带有浓厚时代感与...
[访谈] 朱山坡:跟文学安静地待在一起就能激发我的热情 2018-07-31
近日,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研讨会,王安忆、陈思和、林白等都谈到了方言与写作的关系。广西实力派作家代表朱山坡说,直到现在,他的普通话还说不好,...
[访谈] 《青年文学》2018年第7期|纪念碑或讨巧的恐龙?——关于波拉尼奥《2666》的聊 2018-07-30
刘大先,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霍香结,诗人,独立学者,艺术家。 刘大先: 今年三月十七日在宋庄说起《青年文学》“商兑录”栏目想邀请我们写个稿子,喝酒时不知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