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英美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2017-10-29

    比较文学是在对中国文学以及东西方各主要民族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探讨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化人们对于文学的总体认识,并向比较文化的方向拓展。建...

  • [英美文学] 中西戏剧起源、形成过程比较 2017-10-29

    中西戏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戏剧都是起源于民间,是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的经济、政治情况不同,民...

  • [英美文学] “人”的呼唤:人文主义新文学的时代心声 2017-10-29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流播,以“人”的呼唤为主旋律的新文学应运而生,对中世纪文化轻视人性与人欲的思想方向形成了有力冲击。 受时代的制约,中世纪西欧的文学作...

  • [英美文学] 中西灵感说与文化差异 2017-10-29

    中西文论范畴绝非孤立的文论现象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自足,各自的文论生产与运作几乎了不相干,因此,在不同文化系统中把握不同文论范畴的文化...

  • [英美文学] 神话是飞翔的现实——作家苏童在复旦大学的讲演 2017-10-29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我征服最大的是,这个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有一个非常严肃、巨大的人生命题,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21世纪的作家都在探讨人的境遇、命运问题,其...

  • [英美文学] 昆德拉:一个现代主义者的迟暮 2017-10-29

    作者:昆德拉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定价:18.00元 ●米兰·昆德拉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其存在是一个流行语汇变迁历史中的组成部分。汉语文学对米兰·昆德拉的消费,...

  • [英美文学] 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性转型 2017-10-29

    正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中所指出的那样:“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形式来...

  • [英美文学] 论西方近代文学中的超俗意识 2017-10-29

    超俗才能出众,出类才能拔萃,突破“先例”和规范才能前进。超俗意识即超越习惯势力和传统规范的意识,或曰自觉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是西方近代文学中的重要文化心理。 当新...

  • [英美文学] 鲁迅的自我小说与日本近代文学 ——论鲁迅的“自我小说”之二 2017-10-29

    《呐喊》刚刚问世的时候,茅盾就说过:“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说《呐喊》中的十多篇小说,一篇有一篇新形式。其实这些“新形式’,中,就包括了...

  • [英美文学] 法国诗歌呼唤回归大众 2017-10-29

    有人说,法国是诗歌的国度,法语是诗歌的语言,这话半点也不夸张。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公认的“正式文学著作”《罗兰之歌》,就是一部长篇叙事史诗。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宗教文学...

  • [英美文学]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2017-10-29

    西方文化对中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1898年,卢梭的《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传入中国,其所宣扬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 [英美文学] “世界文学”的乌托邦 2017-10-29

    读老熟人的作品,也就像是老情人见面,全没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时的那种想象和紧张。一切都会显得驾轻就熟。想当初第一次读昆德拉,真就有点像是男女间的第一次约会,在想象和紧...

  • [英美文学] 玛格丽特•梅喜:给孩子们疯狂的想像力 2017-10-29

    2006年9月20日至24日,第30届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在中国澳门举行。会上,两年一度的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和插画奖颁给了70岁的新西兰儿童文学作家玛格丽特 ·梅喜(Marg...

  • [英美文学] 《我的名字叫红》未必那么红 2017-10-29

    作品:小说《我的名字叫红》 ■著者:(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奖项: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一句话点评:“红”是概念先行的小说,书里的人...

  • [英美文学] 贵在独创——评张佑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新论》 2017-10-29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学术积累,在这一块领地里,可供今人去开垦的处女地似乎已经不多,自然令许多人不免要退避三舍。福建龙岩学院的张佑周教授却敢于知难而上,...

  • [英美文学] 西洋人写《闲情赋》 2017-10-29

    陶渊明的赋现存只三篇:《归去来兮辞》、《闲情赋》和《感士不遇赋》。其中,《闲情赋》是诗人绝无仅有的一篇绮情诗,浓艳深婉,无以复加,也是他“并非‘浑身是静穆’”(鲁...

  • [英美文学] 乐黛云报告摘要: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2017-10-29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特殊性质 中西比较文学起源是不同的,西方比较文学发源于学院,而中国比较文学则与政治和社会上的改良运动有关,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比较文学的...

  • [英美文学] 哪里有梨花 何处见海棠 2017-10-29

    巧得很,刚刚在学校把《洛丽塔》看完,回家看《中华读书报》,就发现有两篇文章都在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12月新出版的《洛丽塔》中文全译本。于是便买来这次的新版本,正好和...

  • [英美文学] 抛弃上帝与被上帝抛弃的人——《好人难寻》中老妇人与不合时宜的人的形象简 2017-10-29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部继福克纳之后的第二位作家。她的作品经常以南部乡村为背景,把人物置于怪异和极端的处境中,来考察个体与上帝的关系。由于她深受红斑儿狼疮的折...

  • [英美文学] 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一) 2017-10-29

    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事...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