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远方,目视高峰关于当前网络文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国网络文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回首来路。如果说,1998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元年,是“出生之年”,领的是“出生证”的话,那么,经过近20年风雨兼程、大浪淘沙,中国网络文学已异军突起,并方兴未艾。古人有“二十弱冠”之说,也就是年届二十之时,须行加冕之礼,以示成熟。现代人则有18岁成人礼,可领“居民身份证”,也是同理。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两次重要讲话发表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为标志,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开始进入黄金期。 在我看来,这个阶段的“新”,首先是认识之“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把全党全社会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充分肯定网络文学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把网络文学纳入执政党的视野,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党理论研究和文化政策的对象之一;把网络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把网络文学作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生态,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组合件。这就为网络文学彻底正名正位。其次是政策之“新”: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是“大力”,而不是少量和少数,更不是停滞和禁止。这就为我国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打开了无形的枷锁,增添了创造的动力和激情,必将使网络文学之车驶上快车道,使网络文学之舟扬帆大海洋。其三是举措之“新”: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创新性融合,鼓励作家积极运用网络创作传播优秀作品。加强重点文学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可以预期,随着上述举措逐步落地生根,我国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将变为“极优”级,必将孕育出网络文学的参天大树和遍地芳草。其四是景象之“新”:随着习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意见》的贯彻落实,社会舆论为之一变,网络文学生态环境焕然一新。犹如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过去笼罩在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周边的“雾霾”基本消散,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如火山般喷发,网络文学行业大鳄加盟、逐鹿中原,兼并重组、风生水起,一大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达3.04亿的文学网民,日更新2亿字数,年产10万部长篇,几百家文学网站,各种网络文学推介活动和排行榜风起云涌、中国的网络文学一波高于一波的浪潮,开始冲出国门……网络文学正在广泛影响并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文化欣赏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甚至影响着我们民族深层的精神品格。这,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罕有其匹。中国网络文学犹如一位“青年才俊”,羽扇纶巾、风流倜傥,声誉鹊起、风光无限。 曾有记者问我:网络文学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海外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成为与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相提并论的大众文化样式。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如此汹涌的网络文学创作潮流?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树木参天,必定有其适宜的土壤;狂飙突进,还在于形成它的气候环境。互联网的诞生,当然是形成网络文学重要的前提和技术条件,但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中国的网络文学现象?可见,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自身。窃以为主要因素大体有四: 一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良好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使得人们有钱有闲有兴趣有精力可以从事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这才构成了网络文学基本的供需关系,它是一切网络文学现象的基座。这就叫做“当春乃发生”。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事实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科学论断。二是与我国传统的出版发行体制机制有关。我们把网络文学称作“异军”,就是因为它绕开了传统出版发行的常规渠道,另辟蹊径,用“零门槛”“低成本”“供需方直接见面”的形式,规避了传统出版发行的限制和缺陷,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而在其间,我们的政府部门和专业团体对网络文学采取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网络文学得以“自由而野蛮生长”。三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影响所致。以网络长篇类型小说为主体的网络文学,实质上是一种大众通俗文学。它与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清末言情小说、现当代武侠作品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阅读者,皆从中获益,或借取题材,或生发灵感,或产生共鸣,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审美的网络文学。四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民间资本的大胆介入,文学网站商业盈利模式的成功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总而言之,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人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可以进一步增强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展望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国网络文学高速发展、势如春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高原隆起、高峰林立,与传统文学双峰并峙、比翼齐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且席卷欧美,风靡全球。 如何变愿景为现实? 当前,我国网络文学界要认真思考以下重要问题。 第一,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重点提出了中国文艺发展方向、方针和任务,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重要讲话着重回答了文艺与民族、与时代、与人民的关系。这两个讲话成为文艺问题的姊妹篇,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网络文学界对这两个重要讲话是积极拥护、高度认同的,也进行了学习贯彻。但同时必须指出,现有的传达学习还是灌跑马水式的、不够深入,理解体会还是初步的、粗浅的。要让网络作家们坐下来,静下心来,进一步学习领会,尤其是要结合网络文学创作实践和网络作家思想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化为网络文学的创作思想。譬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端正创作动因,高扬远大的文学理想;深刻认识拥抱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弥补网络作家“宅”和网络作品“玄”的不足,使键盘敲下的网络文学作品充溢更多的正能量;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着将核心价值观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努力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准和价值含量;坚持创新创造,融会贯通,实现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不断开辟网络文学的新境界、新领域、新文体、新风格;恪守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珍惜网络作家的群体形象,等等。如果我们网络作家队伍中能涌现出几百名这样德艺双馨、才情俱佳的人,我国网络文学面貌将焕然一新。 第二,大力倡导网络作家描写现实题材 实事求是地看,目前网络文学中,仍是幻想类、综合类作品占主体地位,堪称经典名篇、具备旺盛人气的现实类作品为数不多,《欢乐颂》《余罪》《网络英雄传》等仍是个别现象,擅长描写现实题材的“大神”、高手也屈指可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网络文学评价导向、网民阅读选择、网络生产传播特性问题,也有传统出版体制机制、网络写作队伍构成、资本逐利等问题,还有政府管理、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生态等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从长远看,只要积极加强引导和管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必将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 我们热切倡导并大声疾呼网络作家们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理由和依据自然有许多:一是网络文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学责任,记录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足迹,记录时代和人民发展变化的精神图谱。没有现实题材的创作,网络文学就是缺席,网络作家就是失职。二是相较于幻想类作品,现实题材作品能更直接地表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的发展理念,能更直观更生动地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接上地气,闻到人间烟火味,从而能更好地起到感染人、影响人、激励人的作用。三是现实生活的生动性、曲折性、丰富性,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和故事人物,可以避免幻想类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创作窘境。从长远看,网络文学的宽广出路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高原高峰在现实题材。四是对目前网络文学创作现状的一种引导和纠偏。毋庸讳言,目前网络文学中“不近百姓近鬼神”,“云里来、雾里去”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现实题材创作仍是明显的薄弱环节。这种现状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使人忧心的。它既不利于形成网络文学的良性生态和合理结构,也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长此以往,甚至会使网络文学逐步边缘化、虚空化。我们热切关注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体现的是对网络文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责任意识。 网络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现实题材,是一个必须攻克的创作难题。网络作家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人民必须成为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角,现实生活必须成为网络文学的主体。我可以预言并断言:如果这个高地拿不下来,如果网络作家脱离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如果人民成不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角,如果现实生活进不了网络文学的殿堂,那么,网络文学的前途是有限的,网络文学最终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第三,引导网络作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问题的根本看法。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叫唯物史观。它正确地解释了历史现象及发展规律,科学地回答了历史的本质、主体、动力等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创造历史,人类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这些理论观点看上去的确比较抽象,但网络作家们如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话,就可融会贯通,对于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大有裨益。 要正确评价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的状况,增强自信心和紧迫感。目前,各文学网站和评论家们对网络文学的分类越来越细,这有利于网络文学类型化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社会推介和宣传。从科学划分和严格意义上讲,网络文学实际上应分为四大类别:即幻想类、现实类、历史类和二次元类。因为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的相对高门槛,所以,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作家。据不完全统计,从事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的网络作者约占网络作者总数的17%-18%,可见人数众多,不容小觑。历史类创作是网络文学中成就较大、影响也较大的类别。近20年来,推出了一大批艺术质量上乘、社会反响极大、线上线下人气极旺的历史类网络文学作品,涌现出一批创作水准较高、拥有无数粉丝的从事历史类创作的网络作家,一些作品为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等提供了母本和基础。历史类网络文学作品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譬如,用故事的形式、散文化的笔调来叙写历史;用穿越的艺术手法、架空的历史背景,重新结构、描绘、认识和评价历史,使历史类文学创作呈现出新面目和另一种可能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理性承认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和不足。有的历史观不够正确,否定已有的正确的历史结论;有的历史事实不真实,虚构重大史实和历史人物;有的名实不符,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历史,实际上是杜撰;有的戏说历史和无端想象,被称为“神剧”“神文”;有的充斥着低俗和庸俗描写,客观效果不好。还有一类网络文学作品,可以称作“仿古”或者“拟古”作品,就是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其实与历史风马牛不相及,作品的内容理念、人物形象、情节场景、生活细节与历史毫不相干。这类作品其实不应该算作“历史类”网络文学作品。 要准确把握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的四项原则。一是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所谓大事不虚,就是基本的、重大的历史事实不能虚构。何谓基本的重大的历史事实?譬如: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朝代的更迭;重大的历史事件及过程;重要的历史人物;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所谓小事不拘,就是小的方面、细节方面,可以虚构和想象,不必拘泥。描写可能会有的事、可能会有的人、可能会说的话。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穿越和架空,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不是胡编乱造的理由。穿越、架空的历史类小说同样要遵守这个基本原则。举例来说,女主或男主穿越到明朝,就不能让女主、男主穿清朝的服装、做唐朝的事。即使再架空朝代,总体上也不能脱离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不能引入现代社会的桥段。二是维护已有的历史结论。五千年来,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已形成基本共识,并得出了明确结论,对历史阶段的性质、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和评价,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已有了认知和定论。网络作家不能肆意篡改、任性臧否、动辄翻案。三是礼敬历史、崇敬英雄、敬畏经典。应当礼敬历史,绝不能戏弄历史;应当崇敬英雄,绝不能亵渎英雄;应当敬畏经典,绝不能解构经典。有人完全不顾历史事实,荒唐低俗。网络作家们千万不要轻信上当,更不能将此视作一鸣惊人的捷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四是“三观”要正,文风要正。鲁迅讲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中国历来有耕读传家的古训,有对文字和学问的敬畏,把识文断字的人尊称为“先生”。现在,文学虽已不再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也不应该把网络文学仅仅看作是赚钱的工具、谋生的手段。网络文学既然是文学,就必须高扬文学理想的旗帜,就必须坚持高雅的文学品位。键盘连接着网络世界,文字飞翔在电子虚空。我们要让网络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带着思想行走,让网络文学的历史环境能显示社会前行的轨迹。总而言之,历史类网络文学作品要有利于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格。 第四,积极引导并推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创作与传播 多出精品、多出大家,是网络文学界当前的关键。怎么才能出精品、成经典?这是一篇大文章。希望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秉持“宽容之心、包容之态”,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从长计议、积以时日”。 应当遵循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来引导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低俗化必须批评,但它的通俗化是必然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不能提倡,但它的商业运行却是必须的;网络文学的模式化应当反对,但类型化却是网络文学的强项。如果脱离开这个基本判断去抓精品化,横加指责、硬加干涉,就会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要加强对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的引导。引导网络作家树立上高原、攀高峰的文学理想,先成“大神”,再做“大家”,立志成为“大师”。引导网络作家立足现实、扎根人民、接上地气,从云里雾里回到人间尘世,从天马行空变为脚踏实地,创作与中国发展进步有关、与老百姓生活有关、与世界前途命运有关的作品。引导网络作家向传统文学、传统作家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精品意识,提高把握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鸿篇巨制的能力,让自己创作的心态静下来,让自己的写作速度慢下来。建立关于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用符合网络文学特质、有别于传统文学规范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网络文学作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推介、评奖活动,推出网络文学中的“经典”,告知社会,引导阅读。加快构建有关网络文学的法律体系,营造有利于网络文学发展的法治环境,根据法律法规来管理规范文学网站,持续不断地打击网络盗版,尊重网络作家的创造性劳动,保护网络文学生产力。 第五,正确对待网络文学的IP热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网络文学作品转化出版的图书达5002部、改编电影515部、电视剧568部、游戏201部和动漫130部。2016年,网络文学的IP热持续。 对于网络文学的IP现象,我始终持欢迎和赞同的态度。网络文学IP被重视和被开发,实质上体现了网络文学对其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母本作用,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多重审美价值和开发功能,提高了网络文学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励了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 在这股热流中,我仍然坚信网络文学IP热的结果,还是内容为王,以质取胜。仔细分析研究,就会发现,近几年来受到青睐并推向文化市场的网络文学IP,或是在传递思想内容的正能量,或是在选择题材领域,或是在创新描写手法,或是在吸引受众眼球方面,的确有独特之处、过人之处。换句话说,更具有网络文学的文本价值。所以,要使网络文学IP真正热起来,热下去,就要像一些专家和网站主管讲的那样:网上追求文学值,网下扩大IP值。真正好的网络文学IP,必定是文学值和IP值高度统一的作品。这一点,必须坚定而明晰地告诉每一位网络作家。 对于网络文学IP热中的“虚热”“虚火”现象,我们要冷静对待。譬如,对网络文学IP的疯狂收购、囤积居奇现象,对买创意,买大纲,甚至买题目等行为,我们不要推波助澜、揠苗助长,不要见钱眼红、一哄而上,而要保持定力,遵循规律,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书、影、视、游、漫、音的“泛娱乐”开发、全版权运行是一种进步,但过度“前置式开发”是有害的,它违背了文学创作规律,降低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尺度,造成部分网络作家心态浮躁,最终,也会损害其衍生的文化产品的总体质量。 心向远方,目视高峰,纵览中国网络文学的兴旺现状和发展态势,我们说两句话:一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