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两本书。一本为斯洛伐克汉学家高利克所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陈圣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11月),对其意见,已撰专文论及,其弱点为从发生学角...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性来源在于传统,西学的影响作用是外设的存在,而非根源所在;现代文学是传统文学、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是一脉历久弥新奔...
所谓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一般指作家创作的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摧毁旧中国、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革...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里,一个黑黑硬硬的汉子在对着几百号人聊着他的创作,他的家乡,他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理解,还有他的与硬朗外形不相称的腼腆。他跟听众们说,他不喜...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出版于2009年,这部有着诙谐书名的作品,其实透着骨子里的严肃认真。它以如此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的文化与人性深处,开辟出汉语小说的新型经验。这...
2011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良桂的《文学主流的多维空间》。该著运用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形态、理论渊源与哲学基础、外部条...
信函之一 巴金兄: 前些天在上海《大公报》上看到文化生活社出版书籍的广告,里边有"翻译小丛书",使我想到一篇翻译小说,不知能否放在这里边出版?这篇小说原文写得很好,曾经...
《黄昏的下落》 皮皮 著 译林出版社 周末的午后,斜阳穿过印花窗帘洒落一地。在一家书店里,原木小桌,棉布沙发,捧一杯咖啡,跟作家面对面交谈,人生惬意之事不过二三,此为其...
在近日揭晓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张炜以长达450万字的10部39卷小说《你在高原》位居榜首。作为一部气象恢弘、意蕴深厚、文采斐然的“时代大作”,作者高扬仁爱、悲悯、...
谁是唐诺? 《读者时代》的作者唐诺,原名谢材俊,台湾宜兰人。可谢材俊又是谁?对于大陆读者,这个名字或许还很陌生,然而在台湾,借用一个时髦的词说,唐诺完全称得上是一位...
《伏藏》《悲悯大地》《额尔古纳河右岸》《乌尔禾》《藏地兵书》《锁沙》《飘荡的灵魂》《凉山当代文学作品选》《节日》《罗孔札定》《黑焰》《珠朗娘美》,这些表现民族地区...
赛珍珠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者和读者对有着怎样的联系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实,赛珍珠这位美国作家与中国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她众多作品中的中国题材,还在于她在中...
萧红作品的几种英文译本 据说,萧红生前曾经给美国大作家厄普顿·辛柯莱(Upton Sinclair)邮寄过一册《生死场》。辛柯莱倒是回赠了书,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但他对中文是一窍不通...
什么是“潜在写作”?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往往不被纳入主流文学的范畴,也无从进入批评家的视野,因而这种文学仅仅构成当代文学的一种客观存在,却不以当代文学的身份真实呈...
美国“9·11”事件过去整整10年了,但它给美国人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所带来的影响却仍未消弭,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香港作家闻人悦阅的短篇小说《太平盛世》是其中相对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万象复苏,文学的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与文学有关的刊物和会议也是目不暇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汇总工作陆续上马。在中国社会...
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的确具备一部好作品的品质,经得住岁月的淘洗,富有历久弥新的内蕴。重读《生死场》,读出了萧红的纠结,读出了《生死场》新的意味。 《生死场》中,...
读《与史同行——当代中国散文选》,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优秀散文长廊,眼熟,亲切。这部大书唤醒了许多已经“沉睡”的散文的价值,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被...
子 注意到素罗衣,缘于她在我博客的一则留言。寥寥数语,文字清奇,言存奥旨,知道来访者大不一般,循迹回访,便走进了她的文字世界。 顶头是《初识一瓣香》,写花儿的一篇散...
在我的印象中,傅逸尘是军队近年来涌现的青年文学批评家。他较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文学批评的挚爱,使他有信心、有毅力在批评的道路上踽踽前行;自身独具的灵气、才气和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