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景》,何凯旋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3月 阅读小说集《图景》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让人心力交瘁。不是因为每一篇篇幅的长短,而是由于作者的叙述给阅读带来了巨大挑战。...
《入学记》写了一个叫玲珑的小男孩入学的故事。 众所周知,对一个家庭来说,小孩子入学可谓头等大事,重中之重,有好多年轻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出生就做了精心的谋划,比如,...
我出生在一个叫做“西日嘎”的村子,位于科尔沁草原北端,科右中旗西部。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山都不高,山与山之间开阔、舒朗。爬上村西的山,能望见附近的村庄;爬上村东...
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里狠毒,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
自2022年底问世以来,ChatGPT引起的讨论便不绝如缕,不同学科、不同立场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这一话题。越来越多的赞美或担忧的背后,固然是对其“美好前途”或“不确定性”的推演...
摘要:中国当代生态批评发展至今已40多年了,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西方生态文学研究、生态批评译介和应用,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的生态批评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学...
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精品节目不断涌现,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国宝大会》,还是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等...
《重走梁林路:我们的古建考察笔记》,魏新、白郁著,齐鲁书社2023年4月第一版,128.00元 中国营造学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展古建筑调查研究是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梁思成、...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古代写本文献的大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震动了整个世界。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丝路文明最宝贵的实物遗存。然而,这些...
近日,上海诗人张萌寄来他的诗集《偏僻记》。诗集收录了他的118首诗歌作品。张萌作为颇有影响的上海“华亭诗社”的一员,他的诗歌以江南文化为背景,是灵魂的深呼吸,也带着他...
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庄子在《齐物论》里写下过“罔两问影”的疑惑,罔两作为影子的影子,指责影子没有独立的意志。这一故事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影子的依附性、非自主性恰恰构...
关键词: 《本巴》 刘亮程是著名乡土小说家,他以新疆小村庄为背景,写出了他的新疆乡村系列作品,如《凿空》《虚土》《一个人的村庄》等,这些作品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
1965年7月14日,徐州民兵地雷班的青年教官王杰为掩护民兵,毅然扑向意外燃烧的炸药包,壮烈牺牲。由此,王杰事迹及其“两不怕”“三不伸手”精神得以颂扬。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
对于在小说、散文等诸多体裁领域深耕已久的凸凹来说,一万七千字的短篇小说《书香》似乎只是轻量级作品。但论构思之精巧、刻画之细腻、主题立意之时尚、叙事形态之独特,《书...
喜欢独处的人,多是内心足够强大者。他们在无人打扰的自处中怡然抑或悲伤,温婉地自行消化,然后将其作为储备,助长心灵的拔节与怒放。这种自我成全,不是孤芳自赏,是生命个...
吴非的《人与讲台》,是一份穿越时间的礼物。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点亮自己通往讲台的梦——那些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们闪光的教育“日常”。他们用爱与美在辽阔的课堂播撒种子,...
参加一次会议,认识一个作家——蒋殊。闲聊中得知,她近年关注参战老兵,写了一些文章。回到北京后,收到她发来的文章《河对岸的战友》。这个标题我喜欢,既有历史的纵深感,...
《追寻教育的理想》以大纵深笔触展现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探索之旅,以亲身体验深情地回望了自己近40年做教育工作的心路历程,其情感的澎湃与理性的思考汇通融合。...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言:“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的,她是变成女人的。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同样,母亲也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女性身份与母亲身份的重构...
关键词: 《一街两城》 内容提要:刘加云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街两城》,描绘了一幅中国百年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斑斓而蓬勃的大气象,将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