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五史”点校历程 1958年6月,点校本“二十四史”被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第一个古籍规划。7月,毛主席对“前四史”点校做出专门指示,要求吴晗、范文澜组织开展工...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个体是非常无力的。近一百年以来,许多传奇式人物逐渐烟消云散,在历史的天空中仅余残霞一抹。年有寿夭,荣辱无定,二者皆不若文章之无穷,若存吉光片...
张浚是活跃于南宋高、孝两朝的著名政治人物,亲身参与了靖康南渡、明受之变、富平之役、招讨杨么、淮西兵变、绍兴和议、绍兴更化、辛巳之役、隆兴北伐、隆兴和议等一系列南宋...
1990年陈鼓应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论文《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在学界引起不小的波澜,至今未曾平复。而自那时到如今,陈先生也未曾停止对于这个“主干说”的...
世界上最多的东西是昆虫,据说有一百多万种。中国古人往往以“虫”字指代各种动物,老虎被称为“大虫”,人也可以说成“虫”——戏剧舞台上昏官升堂办案,一上来就吆喝道“人...
张金龙(章静 绘)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陆续完成、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代表性成果。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点校本仍然存在不少不足...
《高僧传》点校完稿、正式出版已有一段时间,但我接手之初就有的忐忑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甚。见到样书的时候,虽有些许激动,更多的还是不安,带着不敢看却又不得不看的复杂...
《花开次第新:唐宋诗词日历(2024)》,刘淑丽 编著 当我拿到《花开次第新》这本精美雅致、诗画辉映的“日历书”时,觉得像预先与甲辰年美好地相逢了。日月如沙,在手指间终将...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周兴陆老师撰写的《〈唐诗三百首〉通识》读本,视野大开,仿佛走进了一个早就知道的花园,却第一次嗅到她的芬芳,看到她整个的样子,满心欢喜。意犹未尽的...
《从考古看中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华书局\2022年4月 □佟非 考古,不仅仅是对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更是在解读一段历史、一个文明的延续和变迁。解读一段历史,就是重...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 顾农 著 中华书局 《陶渊明集》十卷南宋递修本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之宗。虽然昭明太子萧统已为其编辑了较为完整的集子,然而关于陶渊明生平的...
明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图片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画中描绘正是苏文所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资料图片 明祝允明《东坡记...
《敦煌守望四十天》,蒋理著,中华书局2022年7月版。 敦煌,一个世人皆知却又神奇莫测的圣地,属古瓜州范围,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敦煌郡。关于敦煌一名的由来,东汉应邵注《汉书...
一 张振珮先生的《史通笺注》,202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新版,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大事。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史学理论著作,但是...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顾农著,中华书局2023年8月出版,442页,78.00元 顾农先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学者。他的治学,一手在中古文学,一手在鲁迅。论成果数,前者多而后者少...
和许多名著相比,《唐诗三百首》的确很特殊,因为这是一种诗歌选本,并非原创著作。然而这部选编之作的受用者,下至总角稚子,上至贤达鸿儒,甚至也是领袖毛泽东的案头常备之...
《史通》在中国史学史上,首次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史书编纂体例、评议史家工作,是对唐初以前史学的首次系统性总结,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史学体例进行系统讨论的存世著作,...
“五斗米”并非实写 隋唐以降,陶渊明诗名渐高。学界认为,自宋、明学者的“达道”论辩之后,陶渊明逐渐被“圣贤化”,其诗文也随之“经学化”。对陶学而言,祛魅求真依然是主...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 顾农 著 中华书局 □ 倪晋波 ■ “五斗米”并非实写 隋唐以降,陶渊明诗名渐高。学界认为,自宋、明学者的“达道”论辩之后,陶渊明逐渐被“圣贤化...
捧读《结婚记》,一时若有所思,一时笑出猪叫。1983年,不谦老师与一鸣老师携手成婚,就此一生相伴。不谦老师新作《结婚记》既是其始自2006年的博客文章结集,更是一段羡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