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任流云逐逝波 | 读《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 参加讨论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个体是非常无力的。近一百年以来,许多传奇式人物逐渐烟消云散,在历史的天空中仅余残霞一抹。年有寿夭,荣辱无定,二者皆不若文章之无穷,若存吉光片羽,都是莫大幸运。苦尽不见甘来的凌道新先生,能有这部《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传诸后世,若是在天有灵,亦必感慨万千矣。

《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凌梅生 整理
凌道新(1921—1974),江苏镇江人,生于辽宁,长于天津,1940年入读燕京大学新闻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大在成都华西坝复校,道新先生辗转入蜀,继续学业。1946年燕大毕业,从事新闻工作和英文翻译,与诸多外国友人过从甚密。1949年9月起,任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外文系讲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遂至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与恩师吴宓同校任教。吴宓先生曰:“在本校,甚至在四川,英文最好者,宓认为是凌道新……为宓与寅恪之学生。久在Millard’s Review投稿。”又云:“凌道新的英语水平达到了最高雅、最贵族的境界。”1957年8月,道新先生被错打成右派,1974年初逝世。道新先生平生交游如吴宓、周汝昌、缪钺、黄稚荃、黄小荃、黄少荃、曹慕樊诸君,皆当世名家,此外还有天津耀华学校和南开中学诸师友、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以及西南师范学院诸同事,等等,事详本书附录《凌道新先生年谱》。

凌道新(1921—1974)
据凌公哲嗣梅生兄所述,其先君文稿以及大量外国友人合影等在“文革”中或被造反派抄没,或因惧祸自行焚毁,一口装有朋友信件的大木箱,也并付之一炬。80年代中期,凌夫人自渝赴蓉,又被毛贼窃走一个装满文件和相册的皮箱。据本书年谱和日记可知,道新先生是非常注意保存自家文献的,而迭经劫难,收录于本书者,略如秦火烬余而已。就文学文献价值而言,本书最重要的当属诗作,数量计约七十首,除歌行一篇而外,其余均七言律绝,创作时间在1952年至1973年间,内容以韵友酬唱为主,兼有赠别感时诸作。其中尤以“华西坝唱和”及“北碚雅集”两部分最为重要,而这两部分都和周汝昌先生直接相关。

1954年,凌道新手迹
凌、周二公本天津同乡,又是南开中学和燕大同窗。1952年春夏,汝昌先生由京入蜀,在成都华西坝与凌道新意外相逢,其《异本纪闻》一文载此事甚详:
一九五二年春夏之间,我由京入蜀,任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外文系,安顿在华西坝。第一位来访的客人是凌道新同志,我们是南开中学、燕京大学的两度同窗,珍珠湾事变以后,学友星散,各不相闻者已经十多年了,忽然在锦城相遇,他已早在华大任教,真是他乡故知之遇,欣喜意外。从此,浣花溪水,少陵草堂,武侯祠庙,薛涛井墓,都是我们偕游之地,倡和之题。

当年10月院系调整,凌道新旋即赴渝,此次华西坝旧雨重聚,为时不过三月余,而双方唱和之作就有二十首之多,隔代相逢伤吊旧林,他乡故知之遇,蜀城偕游之乐,悲欣交集如泉之涌,尽见笔端。汝昌先生本为旧体诗词的行家作手,而激赏凌公诗才,许其“七律诗作得极好”。读者若细加品鉴,不难从中感受到杜老遗风和义山神韵,书中有所谓“学玉溪体”诗题,正可视为夫子自道。

周汝昌题诗
北碚雅集,主题就是《红楼梦新证》。1953年秋冬之际,《新证》出版,汝昌先生霜刃初试,在红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凌公为挚友的学术成就由衷欣悦,随即与吴宓先生商议,邀请周先生至西师一聚,兼会红学知音。周汝昌欣然应允,并先将《红楼梦新证》和自己追和陈寅恪题《红楼梦新谈》诗寄呈吴宓,吴宓先生旋即回信云:“赐诗及《红楼梦新证》一部,均奉到,拜领,欣感无任。恒于道新仁弟处得悉雅况,曷胜神驰,寒假切盼来渝碚一游,藉获畅叙并资切磋。”1954年上元佳节,周先生赴北碚,下榻于凌公宿舍。吴宓先生当天日记云:“至凌道新室中访问周汝昌,再同食汤面。初见,谈其所著书。宓述宓昔年所讲《石头记》之作成及人物评论之纲要。”2月20日晚,应吴宓、凌道新之邀,西师几位古典文学专家在凌道新宿舍举行了没有级别而品格甚高的《红楼梦》学术座谈会,出席者有叶麐、孙海波、赵荣璇、荀运昌诸先生。会上展示了周汝昌自题《红楼梦新证》七律二首及其寄呈恩师顾随诗。西南师院诸师友均有赋诗唱和,异地追和者则有黄小荃、黄少荃、缪钺等,诸家各倾陆海潘江,大作异彩纷呈。本书中此部分共录约30首,凌公七律代表作即在其中,诗云:

    隔代相怜吊故林,
未容展卷已伤心。
星归海落珠难见,
花近楼开梦可寻。
人世须珍红烛会,
春宵莫厌绿醅斟。
明朝便是西川路,
又向流云阅古今。
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北碚雅集”不但是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文人雅集,也不妨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书写传统中大规模文人唱和的曲终奏雅,于百年红学史而言,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名家留下的珍贵文献,非常值得相关领域的学者垂注。
道新先生的诗作中,还可注意的是他与恩师吴宓的文字往还。1956年,道新先生与傅启群女士结褵,吴宓主婚,本书收录了吴宓赠诗《贺凌道新仁弟新婚》。凌道新诗则有《寿雨僧师七十》二首、《读雨僧师自撰年谱》、《送雨僧师自梁平返重庆北碚》二首、《雨僧吾师八秩之庆》四首,其中数首并经吴宓批改。于七十寿诗,吴宓批曰:“去年及今年,宓所收亲友学生之寿诗、寿词,当以此二首为最佳,以其情真事切,非同浮泛虚伪之谀颂也。”八十寿诗则注云:“凌道新仁弟祝宓八十寿诗,全篇甚好,仅须修正字句。”“此次宓八十寿,仅得新此篇。”当此之时,凌公已文星欲坠,吴宓先生亦晚境苍凉,师生二人冷冷清清、惨惨戚戚,贺寿诗和吴先生批注,算是高山流水的精神慰藉。

1946年,凌道新译诗、吴宓批注手迹
根据本书所附凌公年谱和《吴宓日记续编》可知,在西南师范学院期间,师生交往非常密切,或曰“凌道新来访”,或曰“访凌道新”,或曰“茗谈”“叙谈”“久谈”“久坐”“至山上凌道新室中共度中秋”,有时在校园和凌道新“游步”“月下步谈”,有时“偕凌道新同行”访诗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反右前夕,吴宓告知凌道新:“闻于学校当局,谓宓代表顽固之封建思想,凌道新代表英美资产阶级之生活方式。”凌道新被划为右派以后,吴宓不顾当局“划清界限”的禁令,屡屡为其设法开脱说解,且在经济上雪中送炭。1962年8月,凌道新夫妇因为经济拮据,同时也不希望再生一个“黑五类”的孩子,决定放弃已孕三月的小生命,吴宓得知,极力劝阻,收走堕胎准许证,慷慨予以经济支持,次子凌昭因得以降生。此后,“文革”一起,吴宓先生也在劫难逃。然吴、凌二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高标特立,挺出邓林,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扶持,保存了中国文人最可贵的风骨和气节,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抹亮色。1974年1月13日,凌公逝世,吴宓先生以耄耋残躯,扶杖亲至西师石岗村山上致祭,并拿出刚补发的工资一千元慰问凌家。关于二公交往之诸多细节,另可参看凌梅生兄《学侣重逢最爱君——吴宓与凌道新》(《书屋》2013年第11期)一文。

吴宓先生题诗
诗作之外,本书还收录了凌公日记、书信、《真珠船》手迹、1947年至1948年间在《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发表的四篇时评、天津南开耀华两学校师友题词。据梅生兄所保存手稿,凌公日记始于40年代初,终于逝世前数日,而这部分文献残损最为严重,今仅余“文革”期间的零星记录。书信部分,仅存与司徒雷登、周汝昌、吴宓、缪钺、Earl Willmott(云从龙)、Anne Jones往还信件,以及家书共约30封。《真珠船》则是一本专门请友人题诗的锦册,题诗者有吴宓、叶麐、缪钺、黄稚荃、孙海波、董季安、周汝昌诸家。本书其余则凌公所撰时评和天津师友题词,并附有梅生兄棠棣纪念先君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容的文史价值必会愈益彰显。
梅生兄在整理凌公遗稿的过程中,承蒙不弃,以本书内容之全部手稿图片见示。笔者常于清夜时分,逐一细细瞻览,看着发黄的纸张、秀雅的笔迹,数欲怆然而涕下。凌公身出名门,学兼中西,秉赋超颖,得遇人师,本可大展长才,成就一番杰出的事业,奈何造化弄人,生存境遇高开低走,被历史的车轮碾作埃尘,今存残编断简,俾知其香如故而已。凌公于诗最慕李义山,未知幸耶不幸?崔珏《哭李商隐》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今日读来,仿佛是在哭祭千载以下的凌道新先生。前贤晚生萧条异代,焉敢狂妄谬许知音,而作为本书第一位读者,铭感梅生兄信任之忱,复以书评之事相嘱,谨以去岁所诌童诗《冬至有怀凌公道新》附此篇末,并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云:

    能奏西洋小夜曲,
解吟前汉大风歌。
高江急峡雷霆恶,
周子吴师唱和多。
骨碎梁平凿复锯,
魂飞北碚碓还磨。
霜根未死虬枝茂,
一任流云逐逝波。

点书影进入当当购买本书点此进入京东购买图书《又向流云阅古今——凌道新诗札日记存稿》
凌梅生 整理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2462
78.00元
凌道新(1921—1974),江苏镇江人,自幼深受中西文化熏陶,1946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历任华西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教师,其才华倍受挚友周汝昌和恩师吴宓之称誉,交游者多现当代名人。本书收录了凌道新本人诗作、韵友唱和、往来书信、日记残稿,以及整理者所撰年谱和回忆文章。书中保存了大量名家题辞和珍贵的老照片,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