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新作《欢迎来到人间》围绕一个“医患纠纷”展开,塑造了各种医生形象,描述了医院这个特殊空间的生态。主人公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最终因为精神失常...
大约十几年前,那时还年轻气盛、梳着中分头型、身材高挑的前律师张者,携着长篇小说《桃李》带给他的青年作家的潇洒气度,也带着对一种更优雅的郊野生活的向往,住进了京郊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这也是长年旅居在外的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真实写照。认识马季是因我们为同乡,后来他北上,一度在中国作协负责网络文学工作。在...
北乔的短篇小说《一天是多久》是一部典型的地方性小说。北乔从地方出发,在里下河风土人情的精微描摹中关怀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以诗意的叙事抚慰无处安放的人心。以地方来勘探...
写好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需要瞬间的爆发力,而写好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则需要坚韧的耐力。这几年国内青年小说家创作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优秀短篇小说集,却少有让人印象...
《东进》叶炜/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东进》是叶炜创作的第六个“三部曲”——“红色鲁南三部曲”的首部。小说取材于抗战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真实历史事件,...
麦家用《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发明”了一个时代。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小说,“类型”小说不再是一个“等级”文体,而成为一个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文体。这些作品被改编...
张鸿写散文,不求厚重绵长,而重真性情的抒发,与强调“大境界”、题材包罗万象的“大散文”相去甚远,和那些凸显机锋妙语的随笔杂文又截然有别。她的散文,取材于游历和行走...
《本巴》是当代作家刘亮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以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创作技巧于2023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在《本巴》中,刘亮程轻声地为我们讲述着他最熟悉的故事,用他温暖的手轻轻...
《古阁悠悠立太行》是老朋友刘红庆和李晋萍献给太行山的又一部力作。红庆夫妻多年来致力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古辽州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对左权民歌、小花戏、民...
孙频最新中篇《昨日方舟》发表在《十月》2023年第5期。小说的视点落在一条“细长慢慢腾空的胡同里”,这条胡同便是孙频最原始最初级版的“诺亚方舟”。这方舟里住了些什么人?...
写在前面 梁鸿鹰 1981年3月14日,茅盾先生口授,由其子韦韬记录誊写了他人生最后最重要的两封信,一封写给“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请求追认为中共党员,另一封写给中国作家协会...
许常的工作极具隐喻性。佛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佛像是否就是佛的样子?佛像,物质体、有形之物、象征体。借由佛像的中介性,信徒感受佛的存在,领悟佛理,“阿无许常”。...
1964年由民谣音乐组合西蒙和加芬克尔发行的歌曲《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距今已59年,但每当提起歌曲的名字,旋律便会萦绕在许多人心间。歌词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
身份认同是现代主义诞生以来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中国自近代以降,随着历史风云变幻,社会形态、政治体制更迭变化,启蒙、革命、反思等思潮不断激荡,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几乎...
若爱不能留存,那么请在历史的折叠中,将文字的刻痕留下,让后来的人们寻着时间的线索,在只言片语的纸本上描摹出历史事件的原本轮廓,哪怕这事件只是一本书的迁徙,一部个人...
薛涛的新作《我不是博物学家》是一本具生态文学视域和主张的作品,显示了生态文学以自然价值为终极价值、以自然伦理为最高伦理、以自然秩序为唯一秩序的观念,通过比较人类与...
读完石舒清的短篇,心总会“嘭”地被抓紧,后背不由“嗖嗖”直冒冷气,神经系统也不禁随之一颤,在不断回味与反复梳理中慢慢舒回这口气。读《清水里的刀子》是这样,读《牛事...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每一次变革与演进似乎都离不开青年的助推,诸如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兴起,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救亡图存与解放区文学,以及朦胧诗派、寻根文学、先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星塔下》是篇带有诡异色彩的小说。这种诡异气氛,在读到第三四遍时,才慢慢从文字中漂浮出来。 小说的诡异气氛,首先在于名叫晓勇的年轻人“寻父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