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庚校长等编著的《小学课堂思维高峰求索论》出版了,这是他们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成果,也是重新建构小学课堂教学论思想的一种积极尝试。因为一切课堂教学都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从思维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状态优质化,追寻课堂思维体验高端化,不失为睿智的选择。小学各个学科的一般教师,都可以从这一“课堂思维高峰求索论”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作者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执着地求索,试图对于“钱学森之问”积极应答所表现出可贵的教育责任感,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主动担当。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无独有偶,上个世纪,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人李约瑟曾发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之谜”异曲同工,都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欧洲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从“仰望星空”的国家总理到世纪之交的大科学家,再到国内知名高校的校长及教授,他们共同思考着中国的教育创新问题。 虽然总理没有问计于我们中小学,但不等于中小学就和“钱学森之问”没有关系,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责任。这不仅因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而且因为一切人才的成长无不是从小学的课堂起步的;一切出类拔萃的人才其思维的超群、思想的闪光也是与在小学所受教育息息相关的。现在,南京三牌楼小学李传庚校长等人,自觉地担当起“钱学森之问”的世纪思考,不仅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大事大家担”的国民自觉,同时也昭示了求解“钱学森之问”的新思路——从基层开始,举国一致“解大事”。 思维之于人才,思维之于科技,思维之于国际竞争,都是非常关键、核心的要素。钱学森先生在做出巨大科学贡献的同时,也大力呼吁建立思维科学。解答“钱学森之问”“从娃娃抓起”,研究小学课堂教学的状态,求索小学课堂的思维高峰状态,对于人才一生的发展实在是具有奠基性影响的呀!李校长他们学校的课题,在各科教学内容保留“小异”中,抓住小学课堂思维状态优质化求索的“大同”,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儿童认知学习心理学,张扬“高峰”的旗帜,重新架构起新的课堂教学论,其中对课堂思维的新理解,对课堂思维高峰考察指标的提出等,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种理论创新的勇气也令人敬佩。在倡导教学新论的同时,南京三牌楼小学还付诸行动,发起建立小学生唱主角的“少年思维科学院”,第一个办起小学“钱学森班”,切实地引领孩子们研究思维,研究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孩子们争做“小小的探索者,大大的思想家”,脚踏实际地开辟小学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课堂思维高峰求索论》 李传庚等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5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