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人民文学》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 2月28日,《收获》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 找寻读者是紧要的事 2024年开年的两场文学直播,将《人民文学》与《收获》两本历史悠久但...
新媒介时代如何看待文学的出路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就被译介到中国,成为畅销书。这部“未来学”著作当时断言,人类社会在经历数千年的...
在近年的阅读、研究和写作中,“故事与寓言的关系”是我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这里的“寓言”,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和样式,而是指“有所寓之言”,即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
在得知自己的文章获得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时,欣喜之余,也有惭愧的感觉袭来,这也激励着我更努力地去学习与工作。批评之作看似热闹,但写作中也不无寂寞...
● 摘 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
文学是有根的诗意。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丰美绽放。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精神高度的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其百年发展历程是传统文化创造...
文学杂志为什么要上网络直播?神秘地待在象牙塔里不好吗?作家和编辑为什么要抛头露面谈论文学,“高洁”地坐在书斋里不好吗?也许,在一些批评者的眼中,走过一个多世纪的文...
“当下我们如何重读中国传统经典”,此话题涉及三个关键词,“当下”“经典”与“重读”。乍看每个词的义界都很分明,其实彼此间的关系联动,仍含藏有许多深意需要阐明。这是...
● 摘 要 创意写作热潮在当下方兴未艾,论文梳理了创意写作国内、国外两条历史传统。就国内传统而言,论文围绕“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一论争,以“写作课”的变迁为着眼点,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