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 [作家论] 张爱玲的感性世界 2017-12-12

    三十年代曾产生过一批在文本中刻意营造“独语”式语境的散文作家。以何其芳的《画梦录》为代表的这种“独语”体散文,“有一个时期”“产量甚平,简直造成了一时的风气”(李广...

  • [作家论] 时间残酷物语—重读张爱玲的《半生缘》 2017-12-12

    文章作者:杨照 《半生缘》原本的书名叫《十八春》,因为写的是世钧与曼桢前后十八年间发生的种种。不过到定本为《半生缘》时,开头是:「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算...

  • [作家论] 《传奇》的印象 2017-12-12

    去年的黄梅,海棉体的世界,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是爬行的;乏得像一条蜒蚰。然而你若给他一秒钟的注视,又发现他在动,同时也有了路,没精打彩的,贫血的路。 就在这些日子里,...

  • [作家论]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原罪意识 2017-12-12

    文章作者:张长永 绪 言 文学的发展要求使技法重要性实现出来,但是在普遍文学"西化"的过程中,许多人迷失了方向,因为他们忽视了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城市从来没有为中国...

  • [作家论] 悲凉的亲情——重读《金锁记》 2017-12-12

    文章作者:周蓓蓓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 也许是因为儒家思想在历代文人思想中打下的那个烙印,在中国文学中,血缘亲...

  • [作家论] 影评《海上花》 2017-12-12

    张爱玲说《海上花》“使人嘴里淡出鸟来”。小说的淡,像白描绣像插图,底子是素白;电影的淡,场景转换一律用淡出淡入,黑里来黑里去,那种淡是暗淡,底色是昏黑。阿城形容侯...

  • [作家论] 张爱玲别姬—评《同学少年都不贱》 2017-12-12

    即便是张爱玲也难是字字珠玑。考证价值之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同学少年都不贱》也不幸应了“强弩之末”那句老话 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当过楚霸王,纵横文坛所向披靡。同时他...

  • [作家论] 深刻的悲剧:分析《金锁记》的月亮 2017-12-12

    我愿意尝试分析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绝非偶然的昙花一现─沉下去的是三十年前的月亮,而不是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物过时了,死去了,那些人物...

  • [作家论] 《同学少年都不贱》一只粗糙的手的抚慰 2017-12-12

    文章作者:张新颖 我设想,《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如果由年轻的张爱玲来写也许要比现在两万字的篇幅长得多,而且要丰润、流畅一些吧。四十年...

  • [作家论] 《封锁》解读 2017-12-12

    文章作者:萨支山 (一) 《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

  • [作家论] 读《倾城之恋》 2017-12-12

    文章作者:苏青 流苏是个好女儿,但她在恋爱市场上却给人家估低了价.原因是她离过婚,再醮的对象一般都以为无非象那个姓徐的——在海关里做事,新丧的太太,丢下了五个孩子,...

  • [作家论] 生花妙笔的佳构--读张爱玲《金锁记》 2017-12-12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

  • [作家论] 张爱玲笔下的“鸟喻”与“有女同车” 2017-12-12

    张爱玲笔下的“鸟喻”与“有女同车” 文章作者:丁俊玲 本文转载自:新浪文化 张爱玲的文字以丰富多彩的比喻著称,值得注意的是她用一只生花妙笔,铺彩流丽间运用了众多以鸟为...

  • [作家论]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2017-12-12

    文章作者:马建高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引起的……此外还有一种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

  • [作家论] 论张爱玲的小说 2017-12-12

    文章作者:傅雷 ---前言---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此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了防的时...

  • [作家论] 读张爱玲的「相见欢」 2017-12-12

    文章作者:胡兰成 张爱玲的「相见欢」还是可见作者的笔力非凡。荀太太与伍太太都是庸俗之人,然而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忠厚宽和平稳。她们的是「后天而奉天时」的顺,所谓对命运的...

  • [作家论] 惆怅旧欢如梦—评《十八春》 2017-12-12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十八春》,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围被高坐,翻书的手被冻僵。静谧里有无限的哀怨丝丝缕缕渗进心里来,淤住了,浓浓一团心酸,化不开。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

  • [作家论] 张爱玲拜节 2017-12-12

    春天的夜晚,急雨敲窗,我病眼,不适宜夜读书写,只好在灯下整理杂物旧信,竟又在抽屉中发现张爱玲女士的两封信。 (信一) 宜瑛女士: 去年没收到贺年片,因为听提起过健康欠...

  • [作家论] 张爱玲的地图 梦回上海 2017-12-12

    寻绎张爱玲的味道,睹物思人是不错的想法。生在上海的张爱玲,成就了文坛的上海海派风格,要找张爱玲,就打开上海地图吧。 先把张爱玲不怎麽温暖的老家摆到一边,属於张爱玲的...

  • [作家论] 张爱玲小说语言特色的另一面—浅析小说《金锁记》的语音形象 2017-12-12

    文章作者:吴进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其语言特色应当包括多方面。通常情况下,阅读时不仅仅是语言的字义在发生作用,同时潜在语音节奏,也以其“抑扬顿挫”的声韵,让我们...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