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语 在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处理诗歌与现实之关系,原本就属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随着诗人日常经验意识的不断强化,这一话题又具有了某些推陈出新的意味...
一段时间以来,於可训、张柠、李云雷等批评家纷纷发表小说作品,加入作家的行列,引发了媒体对“批评家写小说”这一现象的关注。 “批评家写小说”的说法,似乎成为一种“跨界...
任何一种话语系统,尤其在长期通行使用之后,会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舒适区,作者和读者都会在无意识中默认这种隐形权威的作用,即便因为重复而致的审美疲劳令人有反抗与挑战的企...
近年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文化强国也成为中国的文化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
创新报国 执着前行 白春礼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始终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
《礼记》 资料图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横渠书院·笔谈】 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实践途径是修己安人,经邦济世;价值理想是以身报国,建功立业...
沈从文说:“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莫言进而把这话改为“小说要盯着人物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说得更狠一些,是他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在戏剧演出中有“名角挑班制”的历...
中国当代文学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至今已经有70周年了。可以说,当代文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的。新中国诞生70年,也意味着当代文学诞生70年,所不同的是,...
我曾多次写文谈论“现实主义”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国评论家都不得不对它有所发言,从而使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别的问题上耗费如此之大的精力。但某种意义上似乎又必须如此,因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因...
这个题目看上去有点虚张声势,但确实是深渊一样看不到底的文学之困。永远无解,但你必须凝视,尽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想象深渊的底部,以及自己所能抵达的方式、深度。没有谁能...
在未有网络之前,写作者的“发表自由”是控制在期刊为中心的文学想象、文学政策、编辑、发表、出版、批评、评奖等整套的文学制度下的,写作者何时发表“处女作”,期刊在哪一...
一 什么是自然文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就是自然文学。自然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 自然文学关注的不是自然本身,也不是自...
随着年龄增长,我有幸不时应邀在各种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上致辞。渐渐地,摸索出规律来——毕业典礼致辞不妨放松,没必要太叫真,因人家已经完成学业,明天就要走上社会大展宏...
七八年前,我开始关注到明清小说的续衍文化。这来自于我对董说《西游补》的热爱。当时国内研究《西游补》的人并不多,除了夏志清、夏济安教授合写过《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
何平,批评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年”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显然是流动不居的。譬如“五四”新文学之青年作家,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之青年作家,是不一样的...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批评家)张菁(《青年文学》杂志主编) 未来的《青年文学》,我希望是多样态的,能引领和开创文学表达新样态。我们也持续致力于寻找有温度有质...
当时间逼近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中国作家普遍存在着强烈而广泛的写作焦虑,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写作焦虑。如何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如何理解时代发展的动因与趋势?如何...
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的文艺创作是立不起来的。如果你的创作不是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那...
我2008年开始正式写作,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2016年我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傩面》,主要讲述贵州的傩面戏。这部小说光田野调查就做了六七万字,比小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