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23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 刘丹青 参加讨论
由于这个兼表两体的助词就是“着”,因此安庆方言的情况显然是近代汉语“着”兼表两体的存续。有些句末的“着”看似“了2”,实际上仍相当于“了1”,它可以跟真正的“了2”同现,如(引自佚名2009,吴福祥先生帮助确认为安庆用法)③: 1.5 小结 以上我们举例分析了汉语史的类型特点留存在现代方言中的情况,这些现象分别来自上古(代词不分单数复数)、中古(完整体标记及结果补语在宾语之后)和近代汉语(完整体和持续体共用一个体助词)。 二 跨方言消失现象例析 2.1 代词宾语的有条件前置 在先秦汉语中,有两条涉及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1)在特指疑问句中,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必须前置于动词。如“吾谁欺,欺天乎?”。2)在否定句中,作宾语的代词强烈倾向于前置于动词,特别是当否定词是“莫”、“未”和“不”时,如“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大雅·蹇裳》)、“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等。有些否定词所构成的否定句则代词宾语后置多前置少,见杨伯峻、何乐士(2001:789)。在同样的条件下,相应的宾语位置由名词充当则没有前置倾向。总体上,代词比名词更倾向于前置,这是人类语言的大势(Greenberg 1966[1963],Siewierska 1988所引Dik),在很多语言中都有体现,如法语的代词宾语前置规则。但是,这两条规则在中古以后不再起作用,仅存于仿古表达中(参看王力2000[1989]:209)。 现代汉语方言中,受事前置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某些方言中还比较强势。其中,大部分方言的受事前置可以分析为话题(徐烈炯、刘丹青2007[1998]),其中吴语、闽语受事话题特别发达(刘丹青2001)。但某些方言的受事前置更接近真正的OV结构,有语言接触的因素,如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汉语方言(刘丹青2001及所引文献)。无论哪一种情况,至今没有看到报道有哪种方言存在先秦汉语那种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人称代词的宾语前置规则。否定句比肯定句更常见受事前置,这是现代方言中常见的(如刘丹青2001所分析的吴语),但不管是在肯定句中还是在否定句中,受事的人称代词都比名词更难前置,与古代汉语的情况完全相反,现在是生命度和可别度越高越不能前置。试比较(>表示语法上优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