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关系管理理论及其运作(4)


        4.3语用规则与惯例
    该因素主要包括两类:社会语用规则即前面提到的公平权与互往权(1.2)以及语用语言惯例,主要体现为语言使用者的语用语言能力。
    以上四大点构成关系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的理论建构并不止于此。下面简要介绍该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的贡献。
        5. 跨文化交际中的关系管理
    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合适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对同一言语行为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RMT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关系管理需要认真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1)语境考量的范式。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对语境因素的衡量有所不同。比如,中美文化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大不相同。(2)社会语用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会适用不同的语用规则。有些文化圈的交际者交往时更多地倾向谦虚;而其他社会的人则更为关注真诚。(3) 语用语言惯例。例如,不同文化圈的人或许在某一特定语境下都认为实施道歉言语行为比较合适,然而如何传达道歉的语用语言惯例却不相同。有的借助解释说明表达歉意,而有的文化则倾向直接承认错误。(4)基本文化价值。跨文化交际心理学已经指出文化价值的一些普遍维度,并对不同文化群体在这些维度上的差异进行了区分。这些更为宏观的差异影响甚至制约具体语境中的关系管理。(5)管理策略。不同语言系统有着不同的关系管理策略,例如法语中的T/V之别以及日语语言中的敬语谦语之分。Spencer-Oatey(2008)认为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仔细考量以上5种因素以提高文化敏感性,更好地对交际双方的关系进行在线管理。
        6. 评价
    关系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基于如何有效地避免关系威胁行为从而对交际中的人际关系进行成功的管理。该理论提出威胁关系的3种行为并探讨关系威胁行为的5个域和影响关系管理策略使用的3个因素。这3类关系威胁行为、5种管理关系威胁行为的域以及3类影响关系管理策略使用的因素构成了关系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我们知道自面子概念提出以来,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面子与礼貌的研究,其分析框架通常是面子理论(Brown & Levinson,1978,1987))与礼貌原则(Leech,1983),着眼点多为话语中的言语行为分析。面子的概念首先由Goffman(1967)提出,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面子定义为某种感情投资。 Brown & Levinson(1987)指出面子是礼貌的主要动因并进一步将面子概念细化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前者指人们企求保持正面个体形象,比如期望受到赞许和认同;后者是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不受他人阻碍,拥有言行的自主性。然而,许多学者对面子的这种阐释提出了异议。例如,Matsumoto(1988),Ide(1989)以及Mao(1994)都曾经指出在日本与中国语境下,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比面子更为重要。Matsumoto(1988)认为日本人更为看重交际者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是否为他人所接受和认可。无独有偶,时隔十年,Gu(1998,转引自 Spencer-Oatey, 2008)进一步指出面子理论中的自治、强加度等等虽然也存在于东方文化语境,但是这些因素与面子的相关性不强。许多学者(Gu,1990,1998;Arundale,2006;Bousfield,2008)认为面子概括性不强,不能解释人际冲突的多元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适应性。我们认为认为语句本身无所谓礼貌不礼貌,某一话语是否有损面子或者是否礼貌是交际者对语境的整体评估与判断,正如Fraser & Nolan(1981:96)指出的“人们所认知的不礼貌实际上是由句子所在的语境决定的”。
    鉴于此,RMT另辟蹊径,超越了从语言单位分析面子和礼貌的传统套路,从整个语言产出的角度将影响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因素扩展到3类(除了面子之外,还有社会权利/义务以及交往目的),将具体分析方法从言语行为扩展到5个域。而公平权与互往权的概念的提出则克服了礼貌原则(Leech,1983,2005,2007)中各种规则的重叠及其无限开放性的局限。关于语境变量的论述也进一步推动了语境学与语用学关于语境的认识。Spencer-Oatey(2013)近来则直接指出关系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而不是依附于面子研究。下表主要概括了面子理论、礼貌原则与关系管理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