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概念驱动和句法制导的语句构成和意义识解——以“白、白白(地)”句的语义解释为例(6)


    4.劳酬均衡原理的偏离及其词汇化形式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来为“白、白白(地)”的各种意义、用法建立一个解释性的理论模型。张谊生(2000)指出,“白”“对命题的预设直接加以否定”(第236页),“预设否定的否定对象不是命题本身,而是说话人、听话人共知的相关情况”(第235页)。比如: 
    
    张谊生(2000)认为,(12a)的预设是:学了几年钢琴,应该善于弹奏。对于这种佚出人们联想和推断的情况,可以使用(12a)这种以预设为依据的转折复句,也可以像(12b)那样用“白”等预设否定副词(第235、236页)。当“白”等副词表示“无偿地”时(如:白拿),否定的预设是“获得效益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被“白”等副词所否定的是代价的付出;当“白”等副词表示“徒劳地”时(如:白花钱),否定的预设是“付出代价应该获得相应的效益”,被“白”等副词所否定的是效益的获得(第237页)。 
    我们认为,张谊生(2000)的这种“否定预设”理论有相当的启发性,但是不够准确和清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种预设是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还是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前者是使命题为真的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⑥,后者是使语句合适的合适性条件(felicity condition)⑦。如果是“说话人、听话人共知的相关情况”这种背景知识,那么应该属于语用预设。其次,我们必须明确这种预设是语句预设(sentential presupposition)还是词汇预设(lexical presupposition)。前者是一个语句(p)及其否定形式(~p)以另一个语句(q)为前提,反过来说,这另一个语句(q)的意义可以从一个语句(p)及其否定形式(~p)上推演(entail)出来;如下面的例(13)所示。后者是一个词语(a)和由此造成的语句(p(a))及其否定形式(~p(a))以另一个词语(b)和由此造成的语句(q(b)为前提,反过来说,这另一个词语(b)和由此造成的语句(q(b))的意义可以从一个词语(a)和由此造成的语句(p(a))及其否定形式(~p(a))上推演出来;如下面的例(14)所示。例如: 
    
    其实,词汇预设也可以比例(14)所示情形宽松一些,可以没有跟a相应的词汇b;表现为:一个词语(a)和由此造成的语句(p(a))及其否定形式(~p(a))以另一个语句(q为前提,反过来说,这另一个语句(q)的意义可以从一个词语(a)和由此造成的语句(p(a))及其否定形式(~p(a))上推演出来。例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