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城”与“建城”:都市文学要确立自己的审美方式(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55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陈福民:重新理解物与人的关系 中国文学中,城市文学一直特别不发达,中国有着三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传统。我一直认为,文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社会代表性的文化制品是视觉制品。我们看电影从默片开始,包括照相机的发明,工具的发明对文学的影响是蛮大的,比如今天的互联网,使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社会结构或者对于事物的理解,都发生了决定性变化。城市文学其实是跟物相关的。对物与人的关系的一种特别恰当的理解才会产生城市文学。 对于中国来说,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就更不发达,虽然中国的建城史并不比欧洲晚。包括出现了像《金瓶梅》这样城市题材的作品。但是非常遗憾,中国由于农业文明太发达,我们所定义的城市文化,贯穿于这样的文本中的基本理念、价值形态,与我们今天所向往、所倡导城市文明的类型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到了对我们自己所拥有的农业文明或者城市传统认真清理的时候了。今天中国社会历史转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像过去那样说是一个农业国家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定居,撕裂和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新的城镇或者依托一个城镇向外缘扩散的历史运动到今天方兴未艾。在中国的各种城市里操持各种文学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拖着两千年漫长的农业文明的尾巴。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济南城”。我对济南了解不多,作为城市文学,济南给我的印象不很强烈。不光济南,中国所有的二线城市几乎都有这个问题。像湖北的方方、池莉都在写小市民或者武汉生活,非常有意思,那是他们的血脉。作为济南城,如果仅仅主观上说要写一个济南城,坚决写城市文学,其实也做不到,因为你的血脉,你的文化养成决定了你选择什么人物,选择什么样的文学细节。我的建议是加强学习。就是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重新看待、重新去发现自己理解生活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尺度,去研究这个时代的变化。 杨剑龙:要重视都市色彩 接到研讨会请柬我有点惊奇,这样的会为什么不在上海开呢?中国城市化的脚步确实特别快。包括中国的城市群,除了老的长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城市群。在这个发展变化中,文学做什么?从这样的角度看,文学创作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我觉得济南提出“都市文学”话题,跟济南城市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在都市文学的创作中,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第一,都市文学应该关注都市的色彩和地域特色。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化传承。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地标性建筑和历史。在都市文学创作中,应该关注都市色彩。上海有上海的特点,北京有北京的风味,所以有海派和京派之别,构成文学创作特色的不同。 第二,要关注都市的变化,要关注都市人生和市民的心态。一个作家当然是写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跟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但是,都市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种变化。我们不仅要关注都市发生什么变化,也应关注都市化变化过程中市民心态的变化,这是文学需要表达的。 第三,作家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书写更重要。靠拢作家生活本身、积聚在作家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作家不吐不快而成就的作品是最好的作品,不是应景式的、遵命式的文学。 第四,作为都市文学来说,追求作家创作的个性、追求个人化的艺术探索最重要。文学是追求个性的,只有个性的作品才能留传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多维度再现中华文学整体风貌
- 下一篇: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当代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