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多维度再现中华文学整体风貌


    本报讯  (记者孙妙凝)3月16日,由《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联合举办的“中华文学的发展、融合及其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学者提出,目前尚缺乏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学多样一体的综合研究。
    20世纪以来沿袭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依据传统的历史分期、地域划分或社会学的民族划分,将本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学割裂了。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少数民族文学受到的重视不够。“今天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关注典籍的多,关注口传的少;关注作家的多,关注民间的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认为,中华文学与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产物。树立这一观念对于学界今后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具体的文学现象意义重大。此外,深入研究和阐释少数民族文学对于各民族间消弭误解、增进交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文学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一属性在中华文学身上得到了体现。”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强调,应当重视中华文学的开放性,它首先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其次,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士人雅文学和民间俗文学的共生共长等都是中华文学开放性的明证。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华文学的研究?学者认为,首要工作是系统清理史料,准确描述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华各民族汇聚、融通的历史过程,再现中华文学的整体风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跃进表示,华夏多民族文学经典理应进入中国文学史和中文系课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政文表示,构建中华文学命题并探讨其历史,就要针对文学的立场、观念、视野、路径等方面提出新的理论。除了文学史研究的专家外,理论研究者也应贡献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口传文学为主的,在朝戈金看来,在中华文学的大格局中,用书面文学的范式和诗学方法去分析总结显然不够,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应拓展材料的范围,关注丰富的实物、图像、口传材料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