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而行,是我写小说的基本原则。生活是什么样子,我就把它写成什么样子。当年的《沧浪之水》是这样,被读者称为“女版《沧浪之水》的《如何是好》也是这样。忠于生活,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些长盛不衰的抗战神剧,我是极其鄙视的。为什么?令人发指的虚假。那些以一抵百的孤胆英雄,简直就是对抗战前辈们先烈们的侮辱。你们为什这么无能,一个抗战打了八年,为什么不是八天?也许,这些神剧我们不必认真,但真正的文学是认真的。这种认真,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敬重。是生活决定写作,而不是写作决定生活。小说是民主的艺术,作家不是任意驰骋的英雄,也不是居高临下的道德评判者。他在生活面前,要有谦卑姿态,要去理解每个人物的合理性。贴地而行,就是跟生活零距离的写作。这是我写作《如何是好》的心态。小说中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来自生活现实的。这也是表现历史细部的努力。/表现生活的痛感,是我写作的另一个原则。年轻人的成长艰难,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和历史感的重大命题。大命题写大文章,我是把这部小说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写的。我个人现在没有艰难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中产阶级的从容。但我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以至博士生,还有我的儿子,他们面对生活,可以说,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挣扎前行的,甚至是寸寸血泪的。小说的主人公许晶晶,大学的经历让她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但她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没有超人的才华,也没有惊艳的颜值。这么一个平凡的女孩,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想要:在愿意的城市,有编制的工作,有心仪的男朋友,有一套合心的房子,还想要做人的尊严……社会不是慈善院,每一点得到,都是需要用自己的资源去交换的。像这样一个没有资源的女孩,却想得到期待的一切,内心痛感是酷烈的。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惨烈是一种更准确的描述。那些在竞争中被边缘化的年轻人,面对生活无奈地“躺平”的年轻人,他们的痛苦,需要被体验,他们的痛感,需要被表达。《如何是好》,这也许不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标题,却是最广大年轻人面对生活的茫然,无奈。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最后,我想讲讲自己的艺术态度。我是一个艺术本位论者,认为艺术性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前提。我在大学课堂讲“小说艺术”课程,也有了二十多年。对于自己的小说,我在艺术上要求是很高的,尽量把自己的艺术观念,渗透到写作中去,也想到要对得起读者的钱。小说在艺术上的认真态度,尽可能落实到每一个细部。自己艺术才华不足,也尽量用认真的态度来弥补。自我要求与自己实现之间的距离,无疑是巨大的。这也是许多作家永恒的痛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