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叶浅韵:悬在针尖上的命

http://www.newdu.com 2022-04-04 北京晚报 叶浅韵 参加讨论

    关键词:叶浅韵 《生生之门》
    
    《生生之门》 叶浅韵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晨早起,见清霜和冷月在天地之间遥望,寒意顿袭。窗外的鸟儿,已经叫醒一片林子。生存的秩序,在万物之间打开了新的一天。二孩、三孩的话题,就像吹过一阵阵猛烈的风,带来欢喜和哀愁,窥见世间的种种无奈与希望。一些人圆了,另一些人缺了。
    有几个腆着大肚子的中年女人路过,她们的脸上除了妊娠斑,更有一种迎接新生命的欢喜。孕育生命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一天天,一点点长大,成为婴儿,成为人类的希望。而一些冰冷的器械,它们进入过女人的身体。血泪、疼痛和死亡像新生的影子,随行一生。自造物主把孕育生命这个神圣而伟大的任务降临女人身上时,一个个永不停歇的生死场,在一代又一代女人身上铺开。
    从一结婚肚子就没闲着的祖母辈,到开始做了结扎的母亲辈。女人的命就像被悬在一枚枚细细的针尖上。生而为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寻自己心中的圆满。女人们更是有一种拼了命的悲壮。有了女儿的,特别想要一个儿子。有了儿子的人家,也特别想要一个女儿。但如果能再有一个儿子,对于父系会更有喜感。他们容易扯到家族的势力和荣誉之上,像是一个儿子就能成就一个村子,一个儿子就是一支队伍一样。
    那些年,村子里的女人因为难产而死去的,屡见不鲜。就是到了现在,医学的手段先进了,也依然在所难免。然而,这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不容乐观,许多人总是在土地上获取收益之后,就忘记了土地的种种好处。远远不可能会是歌德所写“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我们习惯了在男权的社会里用逆来顺受来消灭一切不幸,甚至成为他们的同谋者。而悲剧的诞生,永远少不了帮凶的角色。从村子里婆婆对生不出儿子的媳妇恶言相向,到城市里女性之间为博取上位毫不手软的狗血剧情。
    写《生生之门》这篇文字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疼痛的。有些像一个不懂世故的野丫头,非要扒开衣裳让别人看自己的隐私,向人毫无心机地诉说它们曾经受过的伤害。在未生育之前,我所看到的文字对于生育的描述显得过于隐蔽和轻微,就像山上吹来的一阵风轻轻摇动了树梢,以至要用挤蚕豆米来形容,一阵笑声过后的凄楚,唯有经过生产的女人才能感知。当我面对生育的时候,它给我的身体带来疼痛和伤害却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它是直白的、汹涌的、毫不留情的。我甚至以为我会死掉。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传统和封建构筑的堡垒下,我的声音也会是微弱的。在死亡面前,我们面对生,是显得潦草的。我们对于生命的思索也是有限的、无奈的、无知的。但身为一个女性写作者,我无法忽视同类的生存状态。许多见闻和经历压在胸中,堆积成块垒。夜深无眠时,那些长满苍绿的痛觉从骨缝里爬出来,被隐性的细节打开、合上,像一股混浊的暗流,等待时间的清洗。
    《生生之门》在《十月》发表后,很意外地获得了十月文学奖,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散文,第一次在文学上受到如此巨大的鼓舞,心中很受振奋。这篇散文的初稿写了四万多字,从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写进了小溪水的狭窄里,后半部分几易其稿,终不能算是最满意的。定稿为二万五千字,我衰老的子宫已经不能承担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了,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孩子吧。没想到的是,后来我就有了很多的孩子,我像一个高龄产妇,只想抓住有限的时间,生生不息。
    写生生系列,缘于一个偶然的念头。《生生之门》之后,我写了一篇关于水的文章,对于标题的取舍却费了很多周折。有一天一个朋友忽然脑洞大开,她说为什么不叫《生生之水》呢?她叫宁红瑛,是一个徒步达人,散文也写得很棒,我们对于生活和创作有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后来,我的思维就被延伸了。彼时,我正在读《易经》,对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刚有了些粗浅的认知。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经历的生活,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在有形和无形之间,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时代和个人生活交叠的痛点,所以才有了这个系列散文。
    生活给我关闭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我一次次地打开一扇扇窗。我需要做的是,把这扇窗子改造成为宽敞的大门。历历过往,每天都有悲欢。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一茬接一茬,命运从来没有饶恕过谁。当我在屏幕上写下: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我不能杀死自己。既然我都不能,你们更不能!我以此来对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文字已然成为我生命的出口,我通过它抵达我想要的初地,在文字里修篱种菊,与文字信誓旦旦,让文字插上飞翔的翅膀,飞过荒漠和人烟,飞过欢喜与哀伤。
    六篇文章结了个集子,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对我散文创作生涯的一次重要总结,像是面对“中国作家”这四个字终于能减轻一丁点儿愧疚感了。此前,我阅读到许多优秀作品时会产生绝望的情绪,想立即放下笔来,不再制造文字垃圾。后来,我只敢、只能、只应该与自己从前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这样,能给我带来一点信心。写这个集子时,每写一篇,我都发现自己在结构或是语言,或是思想上有了一定的突破。这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无论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我庆幸自己依然拥有热爱世界的能力。因为我一直记得冰心先生墓碑上的那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曾在夕阳晚风中,多次坐在先生墓前,深刻感受这句话的力量。后来,我很荣幸地获得了一份殊荣,《生生之土》在《人民文学》发表后,获得冰心散文奖,这是对我创作的又一次极大鼓舞。
    写作于我,是一种偶然,但写下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许只有文字才是最终收留我身心的庙宇和殿堂,它是我的另一个生命,代替我在人间行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