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以丰富阅历写世道人心 ——陆涛声小小说简论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作家出版社 杨晓敏 参加讨论

    在庞大的小小说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对小小说这一新兴文体的写作怀有浓郁兴趣,坚持笔耕不辍,并且佳作不断的老作家并不少见。当代小小说文体之所以40年兴盛不衰,虽然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但老作家们的坚守精神,那种饱经沧桑、堪透人情世故后,在作品里折射出来的生活底色与稳健的文风,以及氤氲的传统文化味儿,是有诱惑力的。对于年轻作者来说,也具有良好的启迪与引领作用。
    陆涛声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和研究馆员,早年从事美术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来辛勤耕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钟山》等刊物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荣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奖和冰心散文奖等十余项全国性文学奖项。
    2021年,陆涛声以《银洋》《怪厨》《奇赌》《古玉》《古砚》《古盘》《挑脚》《梅桩紫砂壶》等10篇作品,荣获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评委会认为:陆涛声的作品故事传奇,立意高古,洞察世道炎凉,传递温暖情怀。拍案惊奇的情节,擅长以“物”讲人,弘扬历史风物与仁义道德。通过曾经的故事表达了生活哲理和人间真情,文笔老辣,直指世道人心。暮年获此大奖,陆涛声感慨地说:“我只是小小说创作的业余作者,如散兵游勇,近几年重新归队,从发表、转载到这次获奖,说明我这个耄耋老兵受到了这支队伍的接纳,感到温暖。我虽年迈,还会努力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为小小说创作繁荣和发展的火焰添一根柴。”
    《古玉》故事完整,从主人公舒启正得玉、鉴玉、还玉,再到还玉之后的心理变化,作者自如运用顺叙、插叙、倒叙等记叙方法,设置故事悬念,层层推进情节,心理描写细腻感人,人物形象也渐至丰盈。一个正直、善良,同时也有着些许人性之弱点的老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尤其那种勇于自省甚至忏悔的生活姿态,那种洁身自爱的严于律己,舒启正仅因为赵自安的不礼貌所隐隐滋生的一丝纠结,“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愧疚”,这一笔如闪电耀空,刹那间灼亮人眼,彰显出一位老艺术家良知的高古之风。
    《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想来玉的光芒凛于内而非形于外,自有一般雍容自若的神采和坦然洒脱的风韵,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品性最为合适不过,君子佩玉,不仅是饰品,更是提醒与洁身自爱,让生命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也是一种人生修炼的境界。主人公与其是在揣度玉佩的金钱价值,不如说是对个人修为、节操的考验。人生在世,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所为,有所不为,完璧归赵,奈何他人不淑?
    该文初读似是无奇,类似朋友间的寻常交往。细品却不得不叹服老作家的人生阅历之深广,一件小事里凝结着对世态人情、对社会风气、对个人灵魂的的深度追问与思索。舒老的不为物欲所动,朋友赵自安接收古玉之后的淡然,几位年轻人对此事的看法,甚至连主人公舒老最后的内心自责,都会让人浮想联翩,大大丰富了这篇小小说的题外之旨。在物化的世俗生活中,《古玉》不啻一股清流,品来让人如沐春风。
    评论家丁临一读过《古玉》《古砚》《古盘》后赞叹不已,认为:取材独到、人物独特、文字洗练、意蕴高古,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尽显小小说文体的魅力。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思维和笔力,刻画出老一代读书人的形象,传递一种向真向善的美好情怀,作家倾心关注的还是世道人心。出现在三部作品中的主要道具,古玉是真,古砚一真一假,而古盘是假。真假之辨,便是老作家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之一。对于文物收藏者来说,真假是可以而且必然用交易价值即金钱来衡量的;而对于作品主人公舒老来说,真假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情感更容不得赝品的玷污。
    《银洋》的故事读后让人五味杂陈,朋友相交,本是为了患难与共,有福同享,贵在真诚和信任,可一旦有了“邻人偷斧”式的猜忌,针大的窟窿漏出斗大的风,友谊变了味道,人品从此有亏。汤老板开杂货店有了300块大洋的积攒,想用这笔钱做市面大些的生意,便与走南闯北很有见识的朋友老宋对酌时请教,究竟做什么好。老宋建议他从江西山里进一批木头开一家木行。后来银洋不翼而飞,汤老板误以为醉酒时银洋被老宋“借去”,待要老宋还钱时,老宋一脸愕然不解,见他认真索要,还是如数还清。
    三年来木行生意兴旺,汤老板在拆旧盖新撬起地板时,300块大洋失而复得,原来是当年自个酒后放置银元时错位所致。汤老板醒悟到自己这几年生意发达,本是靠老宋指点,用的还是老宋的本钱,万分愧疚。当时“老宋为了凑足三百银元给他应急,除了倾一生积累,还卖掉了三间堂屋和十亩上好的水田,如今住着简陋的茅草屋,只种三亩薄田,生活十分清苦,人也苍老得多了。”当汤老板登门还钱赔罪时,老宋说:“三、五百块钱,与你我之间交情相比,又算得了啥?”
    文学就是人学,作者对于这类题材的创作,采用一种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重在刻画典型人物。人的一生,面对世事无常,总会有许多不自觉的或无奈的选择,头脑中会随时滋生出某些自私的、纠结的或卑劣的判断,就看事后自己能否以理性的思维来处理。如何做人,如何做朋友,本来就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古人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今人也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高论,还有凡事要持有宽容大度的教诲,但太多的人一遇到事,尤其是一旦有利益驱动,则常会跑偏三分。老宋被朋友误解受冤甘背黑锅,还变卖田产帮朋友解急,实乃高风亮节,大仁大义之举。也好在汤老板最后知错能改,迷途知返,两人能重续朋友之谊,实属难得。
    《奇赌》的结构并不繁杂,两次打赌,同是雪夜御寒,同是赌一件事,该输的赢了,该赢的却输了,结局让人忍俊不禁,细思却在情理之中。叫花子常年流浪在外,早已适应寒冷天气,李老板以两爿当铺为赌注,让叫花子只用一捆稻草裹身,在院外几乎裸露的茅厕睡一夜,并签下生死契约。夜里又下了一场大雪。茅厕的茅草盖顶和芦菲门都被积雪压塌。李老板说:“肯定死了。”叫花子从积雪压塌的茅草窝里猛地坐起。贏了两爿当铺,叫花子也住高堂大屋,也娶太太纳小妾,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夏天有人给打扇,冬天穿裘皮捧手炉踏脚炉……三年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与人打赌,却因为夜里冻得受不了逃回家,正在发高烧。结尾一句“这也是对你我的警示啊……”故事得以升华,点出故事主题。
    传奇题材注重生活气息中的意趣,最见作者鲜明的爱憎藏否态度。《奇赌》一是写得好看,比如写天气: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天井里水缸中的大半缸水,竟冻到底把缸胀破。二是写得耐品,比如写人物,把打赌的二人,刻画得泾渭分明:李老板身穿狐皮袍,躲在屋不出门都觉得冷,手里还捧着铜手炉,脚底踏着铜脚炉;叫花子破棉袄裹在身上,腰里用草绳札紧着,两手相拢在袖管里,一只破陶缽捧在手里,一根打狗棒夹在腋下,身子蜷缩着,不停地跺着脚。作者通过渲染环境,勾勒特定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暗喻故事发展的走向。在短小的篇幅里,传奇题材故事因情节突转,人物个性鲜明和节奏跳跃明快,当然也不能减弱了它的文学性,会很受读者欢迎。
    陆涛声认为,小说无论大小长短,都能出优秀作品甚至不朽的名作,这是常识。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都德的《最后一课》,其实都是小小说。如今,小小说已纳入鲁奖评选序引,也正佐证了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我写小小说,与写长、中、短篇一样,取材大都是生活中对我心灵有触动的细小事件,通过刻画平凡的人物,透视当代人的性格中传统文化的烙印和西方现代意识的影响,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当代性。
    俗语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怪厨》讲述主人公坎坷起伏、命运多舛的一生:他曾经因做得一手绝味“神仙鱼”而被慈禧太后召为御厨,从而飞黄腾达;也因此而惹祸上身导致家散人亡,差点命丧黄泉。侥幸逃脱后,他带着自己惨痛的生命感悟在江湖上隐姓埋名,宁可流浪乞讨也不愿再高调亮相。面对热心救助他又过于高调张扬汲汲于虚名的孙老板,他委婉相劝无效,不惜再度亮出当年绝活儿“神仙鱼”,留下“虚名终是虚,绝招易绝己”几个大字绝然远去,孙老板也因此幡然醒悟。
    “怪厨”身怀绝技而悲剧性的命运,固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但他的一番沉痛感悟依然让今人警醒。历朝历代,多少人为虚名浮利机关算尽,甚至搭进身家性命,原不过是虚荣心与贪婪欲望作祟。故事结构草灰蛇线,埋伏笔,设悬念,故事之中套故事,在现实与历史中交织穿插,颇富感染力。以孙老板为衬托进行对比,让“怪厨”的形象越发显得饱满生动,读来令人深思难忘。
    在从者甚众的小小说大家族里,因为志趣相同或近距离的影响,有父子作家、兄弟作家、姐妹作家等,在读写者中传为一段段佳话。陆涛声与陆颖墨就是名闻遐尔的父子作家。陆颖墨是海军大校,军旅著名作家,其短篇小说《海军往事》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在上世纪创作的小小说《鱼儿》《小岛》,当年曾分获《小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作品奖和佳作奖;2019年,国家启用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小岛》收入五年级语文课本,同时也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第一篇课文小说。
    在谈到父亲陆涛声对自己的文学影响时,陆颖墨深情地回忆说:父亲和我这两代人都和小小说有着特殊的情缘。上世纪80年代初,我父亲步入新时期文学写了大量的小小说,还获得《解放日报》一个奖。当时,我们全家在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里看到颁奖仪式时,都非常振奋和激动。从此,我本人对小小说也有了别样的感情。父亲出的第一本小说集,其中80%的内容都是小小说。后来,我也学写小小说,父亲把王蒙、冯骥才和汪曾祺等大家的小小说推荐给我看。自此工作之余,我开始迷上小说创作,这个选择让我坚持了30多年。
    陆涛声耄耋之年,人老笔不老,文海弄潮,依然“涛声依旧”,而且始终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认知生活的角度来反映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力求作品有穿透事物本质的力量,认为自省、觉悟和忏悔,是洗涤人的灵魂隐垢,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发现其纠结与困惑的一条通道。文乃心声,祝陆老身健文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