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郧阳之光》:悲情的土地孕育不屈的灵魂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文艺报 孙金岭 参加讨论

    关键词:《郧阳之光》
    经过历时4年的跟踪采访、长达10个月的潜心创作,终于有了眼前这本近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郧阳之光》。
    有道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像孩子的降临总会让父母欣喜若狂一般,我对这部新作品的诞生,同样充满着无限的期待与憧憬。然而,当在电脑上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时,我却长久地凝视着窗前那棵郁郁葱葱的海棠树发呆,脑子一片空白。只依稀记得提笔开卷时,它是结出了满树粉红色的小棠果的,而今又是一个艳阳的五月,那缤纷的落英刚刚褪去。
    4年前,登临武当山时,偶然夜宿郧阳,从此那一泓清澈见底的碧波,那一片绵延起伏的林海,那一群负重前行的人们,便刀刻斧凿般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也水乳交融般神奇地汇入了血液中,再难分开。
    作为一名北京普通市民,我知道,那滋养了万千生灵的续命之水,就来自千里之外的汤汤汉江,来自于无私奉献了自己家园与良田的库区人民。饮水思源,人是需要记住这份恩情的。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人,我知道,曾经富甲一方的古老郧阳,因为治水而致贫,如今为了摆脱贫穷,那里的干部群众毅然决然地打响了向死而生的攻坚战。为了百姓,郧阳的戮力血战让人怦然心动。
    作为一名作家,我知道,这是发生在神州大地上一场前所未有、艰苦卓绝、减贫造福的人民战争,应该用手中的笔端记录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一抹耀眼的光。记录历史,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本分。
    铺开在神州广袤大地上的脱贫攻坚,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锚定了自己的目标与初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掷地有声地亮出了自己的誓言与担当。这个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始终站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百年宏愿胼手胝足、不懈奋斗、赓续新篇。
    身处秦巴山区深处的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就是万千脱贫攻坚大军中的一员,也是全国832个贫困县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重要存在。当党中央吹响精准扶贫的冲锋号角之时,有着63万人口的郧阳,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竟多达16万,成了湖北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堪称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
    背负着因“治水而致贫”历史重荷而匍匐前行的郧阳,要想在完成“一库清流永续北送”的政治任务基础上,完成精准扶贫重任,造福于民,要想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同时,更要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再铸辉煌,这注定了会是一场破釜沉舟、拼死相搏的鏖战,它必将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涂抹一道无以复加的悲壮色彩。
    战鼓催征,关山在前。郧阳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以壮士断腕的果敢和脚踏实地的干劲,带领几十万干部群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郧阳历史上减贫规模最大、攻坚任务最重、济困人数最多的漫漫征程。
    8年披荆斩棘,坚定不移;8年栉风沐雨,壮怀激越;8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郧阳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而且成为了湖北省和全国的一面旗帜,那诞生于郧山汉水之间的精准扶贫“郧阳模式”令人瞩目,堪称典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一直以为,只有读懂了中国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只有理解了跨越苦难辉煌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这片土地摆脱贫困的意义。正是因为遭遇的贫穷太沉重了,经历的苦难太频繁了,追求富裕生活的道路太过艰辛漫长了,郧阳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所创造的人间奇迹才更加震撼人心。
    郧阳脱贫攻坚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整个过程,就是一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中国基层脱贫报告,它成了当今众多农业落后地区,借由这场历史性决战的浩荡东风,乘势而上,积极有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和榜样标杆。
    他们解民之忧于心,纾民之难于行,把“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巨变里、幸福的笑脸上,也把“大家一起走”的足迹,刻印在了共和国那气吞山河、改天换地的奋斗征程之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上,能够让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摆脱贫困,承诺并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唯有今天的人民政权真正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这场“中国最庞大、最艰巨的系统性世纪工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中国大地的制度探索,转化为造福人民的治理效能,“中国之制”成就了“中国之治”。
    8年来,郧阳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干部群众,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励精图治,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郧阳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之路。它不仅彻底打开了16万多贫困人口战胜苦难、追求幸福的心扉,也成功打通了后发地区强势起飞、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康庄大道,为“中国之治”提供了一份来自基层实践的真实范本。
    这是一幅多么壮丽而生动的时代画卷啊,习近平总书记是出卷人,上万名郧阳扶贫工作者是答卷人,而63万郧阳百姓则是最后的阅卷人。在郧阳交出的这份漂亮答卷中,我分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那不辱使命、一心为民的铁血丹心,看到了中华民族遇挫弥坚、敢于胜利的浩然风骨。
    悲情的土地必然孕育不屈的灵魂。在这个人民至上的时代所创造的历史高光时刻中,来自秦巴山区、汉水之滨的郧阳之光,难道不就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社会的幸福之光吗?不就是落后地区趁势而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希望之光吗?不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个百年梦想的奋斗之光吗?!
    无数次,我把多情的泪水,洒在了郧山汉水的采访中,洒在了如履薄冰的创作里。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以郧阳背水一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和探索实践为主要内容,精准阐述“郧阳经验”的核心内涵,理性剖析“郧阳模式”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这场触及灵魂深处的革命,对众多落后地区未来发展、对万千百姓未来生活所产生的长远影响,这是我在创作《郧阳之光》中曾给自己定下的基本要求。
    讲好郧阳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讴歌扶贫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实现我对自己所忠诚的政党那心中只有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理念的文学守望,完成我对自己所愧对的库区人民那舍小家顾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品格的心灵救赎,这便成了我在兹念兹、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期许《郧阳之光》应能承载的一份情感托付。
    可惜,搜肠刮肚般穷尽了自己所有的华丽文字,我依旧难以写尽郧阳干部群众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的悲壮行军,即便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仍然没能讲好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迈。
    好在,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郧阳,早已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开启了又一场伟大的新征程。在他们的前方,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正在“沧浪之水人家”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