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吉米平阶:节日与温情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民族文学》 吉米平阶 参加讨论

    关键词:吉米平阶
    1.缘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禁足家中,先是为湖北的形势焦虑,后来慢慢平复,在不像春节的春节,遥想曾经在老家过的春节,遥想那种热闹与温暖,许多细节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出来,情不自禁打开电脑,写下来这篇文字。
    几年前,年近九旬的父母相继谢世,正如有一首诗说的:爸妈在时/家乡是我的老家/爸妈没了/家乡就只能叫作故乡了/梦见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回想在老家过年的某一年,大概是1977年以后吧,生活开始有一些好转,那一年过年,乡下杀猪宰羊,城镇里也热气腾腾地炸果子(花茹)、磨汤圆粉,欢天喜地。再往近一点儿,餐桌日益丰盛,年味逐渐淡去,但一家老小聚在一起,放一挂鞭炮,吃一桌团年饭,还是必须有的。过年,有如一个仪式,是每年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节,写下《团年》,也包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2.三天
    《团年》的背景是在我的老家,川滇藏交界之处,那里是过去茶马古道、麝香之路以及汉藏彝文化走廊的一个结节。那里各民族和谐共处,各种文化交汇融合,别开生面,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小说写了古突之夜(二十九)、除夕和初一(如果算上初二,可以叫尾声)三天,在这三天里一家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栋楼里面的故事。故事不复杂,但糅杂了许多东西,老陕的面(冒面)、湖北的锅(汉阳)、西藏的突巴、西北的油香(花茹),还有四川的蒸肉、上坟的习俗,等等,天南地北的大杂烩都烩在了这个时空里。我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一个地方看似奇特的习俗,实际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演绎下来,多少有一些扑朔迷离,但这也正是它独特的魅力。
    3.这一家子
    这一家人实际上是五男五女——老家的父母,在外工作的长子夫妇和孙子,在身边的女儿女婿,在外打工的小儿子以及他的女朋友和女儿。父母挖空心思把儿女们召集回来,想热热闹闹过个年,但这栋他们用尽一生心血建造的小楼,并没有把儿女们留过初一。儿女们有各自纷纷散去的充分理由,生活的重负、精力的分配、情感的需要,等等。一代人与一代人,就这么渐行渐远。
    4.冒面和团结包子
    我用尽可能细致的笔触描写了冒面和团结包子及其做法,基本是写实主义。冒面和团结包子都极具地方特色,是那一个“唯一”,然而它们又是多种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有背后的故事。我不厌其烦地写制作过程(包括炸花茹),不是为了教授烹调,虽然这里面有我为这样的特色饮食骄傲的意思。冒面有过往岁月的味道,有父母的温度,有对远方客人的一片热情,而这个春节的团结包子里,却多少包含了父母辈的无奈和辛酸。
    5.抢头水
    抢头水是斜逸出来的一支,好像跟主线不搭界,里面有传说故事,有传统习俗,还有现代人的理想和愿望。主要是想把历史、传说与现实贯通起来。驻村工作队的作为和村干部的想法,承接过去、守住现在和面向未来,不知道达到目的没有。
    6.温情
    匆匆地团聚与分离,每个人都有必须如此的理由,里面也包含着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和艰辛。生活依然继续,漫天大雪也拦不住外出的脚步。当然,漫天大雪也拦不住更多的温情。有来自远方的德吉母女感受到了也许阿爸阿妈的儿女们感受不到或者习以为常的温情,有一件衬衣、一条护腰、一点儿酥油的温情,有大雪天前来拜寿的女婿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书带来的温情,更多的,是一家人之间虽然磕磕碰碰但割舍不开的温情。在小说里,阿爸阿妈没有名字,三个儿女也没有名字,他们经历着的,是现在的许多父母和儿女经历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