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是一场注定的别离。 康纳的妈妈患有绝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十三岁的康纳过早地学会了做早餐、洗衣服和倒垃圾,学会了隐藏自己不安的情绪。外婆偶尔会来看望妈妈,可是康纳不喜欢外婆,她刻板、严肃,还总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每天晚上,在十二点零七分,他都会梦见同一个场景,没有人知道那是个怎样漆黑可怖的梦境,那里狂风呼啸,一片混沌。 这天零点刚过,一个怪物向康纳走来,它一声声叫着康纳的名字,并且要和他谈一谈。怪物要和康纳讲三个故事,作为筹码,康纳要跟他说第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可怕的女巫被怪物救下,杀死无辜女孩的王子成为受人敬仰的国王;第二个故事里,贪婪刻薄的医生选择了见死不救,传道解惑的牧师却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连房子也被怪物连根拔起;第三个故事里,隐形人终于下定决心被世人看见,于是他找来怪物,但他并非是真的隐形人,只是身边人都对他视而不见。 三个故事处处都是矛盾,康纳不明白为什么怪物要跟他说这些。实际上,怪物要帮他完成一场漫长的告别。 因为妈妈病重,同学都用异样的眼神看康纳,有的孩子同情他,有的孩子嘲笑他妈妈的秃头,甚至对他施以暴力。老师对康纳永远是怜悯的神情和语调,没有人会斥责他,哪怕他逃课一天都没关系。长期以来的“不一样”使得康纳越发沉默,他心里有一头被压抑的巨兽。 在第一个故事中,怪物想告诉康纳,人心复杂,多有暗念,善恶从来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界,康纳也可以有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这个念头很残忍;第二个故事,怪物想告诉康纳,行动比言语更重要,那个说着古怪话的外婆,和康纳一样,深爱着他的妈妈,这是他们未来生活的起点;第三个故事,怪物让康纳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怒火,去怒吼,去发泄,去做一个不那么成熟的孩子,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在那个每晚降临的梦境里,康纳撑在悬崖边抓着妈妈的手,拼尽全力让她不被黑暗吞噬。但这一次,康纳没有从梦中醒来,他亲眼看着妈妈坠入深渊,康纳放声大哭。终于,在怪物的步步紧逼中,他说出了真心话。 “她终究会离开的!我只希望这一切赶快结束!我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这就是怪物要康纳说出的第四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康纳终于坦承了自己的内心——他只想做一个正常的孩子。 成年人写给孩子的故事,多是关于成长,《当怪物来敲门》也是如此。 《当怪物来敲门》是一个有痛感的故事,它借怪物之口,以一种怪诞化、奇观化的方式,触及校园暴力、集体排斥和亲人离去,在这里,成长的内核里包裹了久被遮蔽的暗面,包裹了我们不愿儿童直面的对死亡的习得。 孩子的世界里不应只有童话和糖果,苦难和挫折亦是儿童精神世界建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幻想文学并不是逃离现实的文学,相反地,它以一种超现实、超理性的方式指向现实世界、指向人的本质,它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上探讨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幻想文学是超越年龄的,它从儿童视角出发,但它所要抵达的绝不止是孩童的世界。 在怪物给康纳讲述的故事里,我们近乎本能地认为女巫是邪恶的坏人,明君是正义的象征,见死不救的医生理当接受惩罚,积极布道的牧师应该拥有美好的结局,但是,当我们放下戒心,等待那些意料之中的结局时,却惊讶地发现故事的走向和我们预设的方向背道而驰。 那个怪物讲述的故事,一次次照进人性中复杂而卑琐的部分,并以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切中人心里模糊而灰暗的地带。它以一种可见的、形象的方式,将“心灵中一切沉思的、神秘的、幽暗的、不可解说的东西拽出来”(勃兰兑斯),它们是突如其来的怪物,是善恶不明的女巫,是手染无辜者鲜血的国王。 拨开幻想的外衣,《当怪物来敲门》写的是人心的灰暗和死亡的残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