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陈师:《禅寄笔谈》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03册第662页,齐鲁书社1997年据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自刻本影印. [2]赵宧光万历丙午(1606)《〈万首唐人绝句〉刊定题词》,第8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3][4][5][6]洪迈辑:《万首唐人绝句》七言卷四,第186页;五言卷七,第2428页;五言卷二四,第2761页;七言卷六八,第2071页;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嘉靖刻本. [7]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六之一六,第359—36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8]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一《风林类选小诗一卷》提要,第1738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9]《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唐文粹》提要云“其中如杜审言‘卧病人事绝’一首、较集本少后四句。则铉亦有所删削”(第1692页),按今本《唐文粹》无杜审言此篇,而嘉靖本《万首·五言》卷二四、杨士宏《唐音》卷六、《唐诗品汇》卷三八见存此篇,亦可视为馆臣对总集存录截句之批评. [10]阮元:《揅经室集》外集卷一《四库未收书提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二十二卷提要》,第1197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11]常振国、降云点校:《诗林广记》“点校说明”第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12]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唐文粹”条,第180页,中华书局2012年版. [13]卞东波:《唐宋千家连珠诗格校证》前言,第40—41页,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4]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第1689—1694页,三联书店2007年版. [15]凌郁之:《〈万首唐人绝句〉版本源流与文献价值的重新认识》,《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二十卷,第40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7]陈尚君:《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考》,见《唐研究》第二十卷,第405—407、4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8]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卷七“脱文三”,见李昉等编:《文苑英华》第5287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19]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唐人绝句诗集一百卷》,第4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辛更儒笺校:《刘克庄集笺校》卷九四《唐五七言绝句》,第4004页,中华书局2011年版. [21]凌朝栋:《文苑英华研究》,第78—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2]详见李晓红:《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第122—123页,中华书局2017年版. [23][24][26]徐陵编:《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第135页,第138页,第12—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影印版. [25]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27]李昉等编:《文苑英华》第1002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28]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第304—3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刘尚荣点校本:《黄庭坚诗集注》,第4442—446页,中华书局2003年版。本文两校本均参用,如题注中“帙”字依黄本,“脩”字依刘本。下引此组诗不别出注. [29]按黄庭坚的诗文在其去世后不久由其外甥洪炎整理为《豫章集》(《豫章黄先生文集》)也即《内集》三十卷刊行。其后,《内集》所遗漏的作品由李彤整理而成《山谷外集》十四卷,推测于建炎、绍兴年间(1127—1162)成书。而《内集》、《外集》均未收之作品又经黄 ![]() ![]() [30]钱锺书、彭华认为此组诗是黄庭坚默写前人诗、稍有文字出入不当作为山谷诗法(见钱锺书:《宋诗选注·黄庭坚》第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彭华:《〈黔南谪居十首〉与黄庭坚谪黔心态》,《新宋学》第五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刘永翔、莫砺锋认为《修水集》等黄集收录此组诗是因黄庭坚书法作品“不注明诗的作者是谁”,编者“把黄氏墨迹中他人之诗也误收进去了”(见刘永翔:《黄庭坚〈修水集〉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莫砺锋:《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莫砺锋:《怎样读黄庭坚诗》,《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4期),非是. [31]参见王利器《曾慥〈百家诗选〉钩沉》,《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文学遗产增刊》十四辑,第360—361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2][35][41][43][71][72][73][78][9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八“山谷中”引,第326页,第326页,第326页,前集卷三八“东坡一”引《冷斋夜话》第256页,前集卷二二“唐彦谦”引第144页,后集卷下四“唐彦谦”条第101页,后集卷二五“半山老人”条第184页,前集卷十一“杜少陵”第69—70页,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引第2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33]见宋敏求等撰《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春明退朝录(外四种)》,第6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陈友琴言:“《说郛》题作者之名为宋王暐,惟书末有暐跋语,知《道山清话》者,乃暐之祖。”见氏编:《白居易资料汇编·二宋、金诸家评述·王某·道山清话一则》,第156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34]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第14—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36][4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辩误·冷斋不读书”条。见傅璇琮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数据汇编》卷上,第101页,第101页,中华书局1978年版. [37][66]洪迈:《容斋随笔》卷一“黄鲁直诗”,第4—5页,卷八“承天塔记”,第722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黄 ![]() [39]常振国、绛云点校:《竹庄诗话》卷十“宋·山谷道人《谪居黔南十首》”,第197—1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40]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之五“黄山谷《谪居黔南十绝》”,第292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44]苏轼《题柳子厚诗二首》其二,见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七,第2109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45]黄 ![]() [46]黄 ![]() [47]见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卷十“感伤二”,第202—223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48][51][60][63]《道山清话》引,见宋敏求等撰《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春明退朝录(外四种)》,第63页,第63页,第63页,第6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版. [49]齐治平点校:《宋文鉴》卷二六,上册,第400页,中华书局1992年版. [50]详见刘永祥《黄庭坚〈修水集〉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 [53]参邱美琼、胡建次《惠洪与黄庭坚的交游及对其诗法的传释》,见黄君主编:《黄庭坚研究论文选第1卷文学篇(1980—19980》,第1062—1063页,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4]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918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55][56]黄 ![]() [57][58][59][61][62]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卷二十《太平寺慈氏阁》题注,第481页,卷十七,第1095页,卷二十,第495页,第301页,第3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64]详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八章《集句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5]参浅见洋二:《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第50—5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67]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第18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刘永翔考《脩水集》为黄庭坚另一外甥徐俯编(见前揭刘永翔《黄庭坚〈修水集〉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若是,则是黄庭坚的两位外甥都以此组诗为“点铁成金”. [69]宋代诗坛的创作实验可谓五花八门,集句诗与檃栝词之兴可谓表征。宋人对这种文体实验是颇为推崇的,吕祖谦《宋文鉴》是管见所及最早设立“杂体”一类的总集,其中列举了星名、人名、郡名、药名、建除、八音、四声、藏头、离合、回纹、一字至十字、两头纤纤、五杂组、了语不了语、难易言、联句、集句共十七种文体,可见此期文体尝试之热烈. [70]黄庭坚所摘截、编排之各诗次序,与所从出原诗在白集的次序大不一样。按白集先后次序是:①其一②其十③其七④其八⑤其四⑥其六⑦其三⑧其二⑨其五⑩其九. [74]吴子良《林下偶谈》卷一“曹邺、谢逸诗”条。见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1册,第53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5]魏征等:《隋书》卷三五《经籍志》,第1089页,中华书局1973年版. [76]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第1689—1690页,三联书店2007年版. [77]傅璇琮点校:《才调集》卷六,《唐人选唐诗新编》,第1075—1083页,中华书局2014年版. [79]张健校笺:《沧浪诗话校笺·考证》,第7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80]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第68页脚注1,中华书局2003年版。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前言及卷中(法藏部分下),第28、303页,中华书局2000年版. [81]黄瑞云:《畅诸〈登鹳雀楼〉诗》,《敦煌研究》创刊号,总第3期,第243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2]吕祖谦:《观澜集注》甲集卷八“诗”,清嘉庆宛类别藏本. [83]洪迈辑:《万首唐人绝句》五言卷十四,第2575页,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嘉靖刻本. [84]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二三五,第1185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85][86]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第4—5页,卷二,第19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87]陈尚君:《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考》,《唐研究》第二十卷,第394—396页. [88]《韵语阳秋》卷二,第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89]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编年诗”,第130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 [90]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一《风林类选小诗》一卷提要,第1285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91]详参王步高:《李白乐府诗〈白头吟〉考索》,《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 [93]《万首》在存录时,皆同《乐府诗集》,往往不具作者名,盖是为了原样保存其乐府体属性. [94]傅璇琮点校:《才调集》卷六,《唐人选唐诗新编》,第1083页,中华书局2014年版. [86]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载:“自君之出矣,右出汉徐干《室思诗》,其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则“自君之出矣”是乐府古题. [87]据徐俊考,“有准确记录的诗集刻本,始于五代。”殆自释昙域《禅月集》始,其后序作于王衍干德五年(923)。宋初太平兴国至雍熙年间中原地区唐人诗文集仍“印本绝少”。详见《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前言》,第10—11、54—55页. [95]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前言》,第10页. [96]陈尚君:《日本汉籍中的唐代文学文献》,见氏著《汉唐文学与文献考论》,第15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97]《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序言》,第4页。CHRISTPHER M.B.NUGENT:Manifest in Words,Written on Paper:Producing and Circulating Poetry in Tang Dynasty China(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70.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0)有进一步论述. [98]参见平冈武夫著,叶纯芳、乔秀岩译:《村本文库藏王校本〈白氏长庆集〉——走向宋刊本》,《版本目录学研究》2013年;孙少华:《钞本时代的文本抄写、流传与文学写作观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99]浅见洋二:《“焚弃”与“改定“——论宋代别集的编纂或定本的制定》,《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第22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00]王仲镛笺注:《绝句衍义笺注·绝句辨体序》,第20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1]王夫之:《姜斋诗话》“四三”,见《清诗话》,第19—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102]冯班:《钝吟杂录》卷三,《丛书集成初编》第223册,第39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