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造就美国人》:美国教育的“饿肚国”笑话(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反课程”反的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教授“死知识”(facts)。任何对学生直接的宣讲,都被视为灌输。教育不再是由教育者事先精心设计好的讲授,而变成受教育者(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心灵解放”。学生心中深埋的灵性种子被教师以多重方式激活,然后自发成长、开花结果。这等于教师将主导权拱手让给懵懂的孩童,自己的任务只限于旁观学童心智的自然成长,然后欢喜赞叹。在“反课程派”看来,固定教材、课上讲解都无异于束缚学生心灵的桎梏,而学生自己做“项目”(project)才是唤醒灵性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极端放任的教学理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达到高潮,当时有所谓“开放教室”教学法,赫施引用了1971年媒体的报道,以说明这种教法的随意性:
    最惊人的是,学生没有课桌,老师没有讲台。教室好像一个工作坊。一把又大又旧的安乐椅,三个孩子随随便便坐在那儿,一个坐椅子上,一个坐扶手上,还有一个坐在椅背上,都是自己在闷头看书。旁边有几个孩子舒舒服服趴在垫子上,他们刚写了一首歌,正往歌本里抄。有几张桌子上堆满磁铁、三棱镜、放大镜、显微镜,好像是科学课……还有几张桌子并在一起,桌上有一大堆数学教具,数码锁、教算术的颜色棒、尺子、方格纸……老师有几分钟时间到两个男生的小圆桌旁坐一会儿,和他们用单词卡片学词汇……孩子们在教室里出出进进。(41页)
    从1963年到八十年代中期,全美高中毕业会考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大幅下滑,赫施认为罪魁祸首便是这种松散、“边玩边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标准的教程做参照,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心中一片茫然。结果,大家各自为战,随意挑选课本,既不考虑前后衔接,也不考虑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这种混乱的局面,赫施用书中一章的标题总结出来,便是——“六十年无教程”。
    赫施医治此种“浪漫派幼稚病”的良方,自然是他念兹在兹的“文化常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幼小心灵中独立开发出来,而需要由教师按部就班、持续不断地传授给孩子们(114页)。赫施最反对的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养成批判性思考方式、提高阅读技巧”这些含糊其辞的口号。你尽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如果缺乏共享的文化常识,这些所谓“能力”便都是花架子,拼不过实打实的“死知识”和“硬道理”。赫施自己的倡议其实很简单(167-168页),那就是美国各州都能制定一份中小学“核心课程”。这份教学大纲必须很“明确”,就是说,不能只说“怎么教”,一定要白纸黑字写明“教什么”(content-specific),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点”。此外,课程必须是分年级制定,以体现系统性、连贯性。
    赫施批判美国现行公立教育,还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只有学生掌握公共、共同的核心知识,在校生的学习成绩才不会因贫富、族裔这些问题而拉大差距。只有各校有大体一致的教学安排,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即使频繁转学,也不会因衔接不上而造成教育的中断。只有牢固掌握“核心知识”,学生才能在教育上达到相当程度的平等,待日后进入社会,穷孩子也罢,富家子也罢,至少在知识储备方面,大家也许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赫施认为,有没有统一的教程,实际上关涉美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也关涉美式民主的成败。所以他才特意选择了《造就美国人》(The Making of Americans)这样一个题目。
    赫施的倡议引来很多争议,也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老先生在最后一章中大吐苦水(172-179页),叙述自己的设想在各州是如何被封杀的。美国教育界中,上到教育理论家,下到普通教师,有不少人认为“核心课程”实在是开历史的倒车,让“死记硬背”、“鹦鹉学舌”这些僵尸复活。但赫施自己说,家长心里都有一杆秤,清楚哪种教育对孩子更好(参看59,176,以及233页第33条注释)。
    在《文化常识》书后,赫施开出了一份六十多页的文化常识清单,从儿歌到神话、从历史地理常识到基本科学用语,包含面很广。这份美国文化的“密电码”后来经不断修订、扩充,到2002年已变成将近七百页的《文化常识新编词典》(大家不妨借助这个词典来测试自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即使在赫施最初拟定的“核心知识”中,“匈牙利”和“布达佩斯”也都榜上有名。如果“美国偶像”凯莉当年能上附近街道的“核心知识小学”(没有择校费),就断不会闹出“饿肚国”的笑话来。
    在这部新书的附录里,赫斯将自己设计的教学大纲,从历史、地理部分里,摘出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这三年应掌握的“知识点”(189-209页),作为对自己倡议的说明。我将美国史之外的部分摘要翻译一下,以便读者具体了解赫施的“核心知识”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小学一年级人类早期文明:
    (一)两河流域:两河的名称、文明的摇篮、最早的文字记录、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二)古埃及:地理位置、尼罗河、涨潮和农耕、法老、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三)世界主要宗教:教学目的不在于探讨神学问题,而在教授基本词汇,以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思想。教师用尊敬、客观的口吻谈论主要宗教:
    (1)犹太教:一神论、出埃及的故事、以色列、大卫之星、希伯来圣经;
    (2)基督教:出自犹太教、耶稣其人、“弥赛亚”的含义、圣诞节、复活节、十字架;
    (3)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地区、信徒称“穆斯林”、阿拉、穆哈默德、古兰经、清真寺、新月形记号。
    小学二年级古代文明:
    (一)印度:印度河、恒河;印度教:婆罗门、毗湿奴、湿婆;印度教的圣书,如《梨俱吠陀》;佛教:悉达多王子成为佛陀,意思是“觉者”;佛教出自印度教,传到亚洲诸国;阿育王;
    (二)中国:黄河、长江、孔子的基本主张(比如祭祖)、长城、造纸、丝绸、农历新年。
    (三)古希腊:地中海、爱琴海、克里特岛;希波战争(马拉松、温泉关);雅典(城邦、民主制);奥林匹克;希腊主要神祇;希腊大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