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两本书,笔者得到的基本印象是这样的: 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流血杀人为惨痛代价的,都是不值得提倡和肯定的。但是,同样是战争,却可以区别出以野蛮征服更野蛮、以野蛮征服更文明和以文明征服更野蛮三大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在重复轮回的却偏偏是自欺欺人地号称承天奉运、替天行道的以野蛮征服更野蛮甚至于以野蛮征服更文明的改朝换代与暴力革命。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来自边疆或来自底层的“半野蛮人”征服“半文明人”;借用姜戎的《狼图腾》一书的话语逻辑,就是来自西北草原的野蛮狼群,一再玷污改造中原地区的腐败羊群。只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大陆才开始出现以工商文明征服更加野蛮落后的农耕文明的近代化战争,这种战争不以改朝换代夺取政权为最高目标,而是以“枪杆子里面出市场”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殖民为最高目标。这场撇开国家政权而较为单纯地抢占殖民市场的鸦片战争,无论如何也要比异国异族甚至于本国本族的一部分人征服残杀本国本族的另一部分人的改朝换代要更加先进也更加文明。 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黄兴等人组建的同盟会的宗旨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说,在宪政共和还没有得到初步实现的1912年之前,统治中国大陆的满族人只能是外来的“鞑虏”即侵略者,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所谓的大清国自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华之国。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人如果非要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话,最应该反对的显然不是英国人与英国政府,而是在中国大陆草菅人命、杀人如麻的满族人及其大清政府。同样是武力征服,满族人带给中国人的是新一轮的闭关锁国、愚民自愚的统治骗局。鸦片战争带给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人的,却是放眼世界的改革开放。 1840年至1842年,中英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国民马上睁开了一只眼。1856年,中英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国民又睁开了另一只眼。日本人擦亮双眼的结果,就是主动与西方各国签约,门户洞开,自由贸易,彻底开放,全面维新。相形之下,大清王朝挨了两次打,依然处于稀里胡涂半睡半醒之中,扭扭捏捏地搞了个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洋务运动,从而使恩格斯所向往的“亲眼看到全亚洲新纪元的曙光”和马克思所希望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共和国”彻底落空。进一步说,假如没有西方列强所发动的鸦片战争,无论异族统治的大清王朝是不是继续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的富裕程度和开放程度都只能是更低劣而不是更高尚。 笔者说这些话的目的当然不是美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而是说现代中国人所热爱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大清王朝“家天下”的专制之国;现代中国人所热爱的中华文明,也不再是政教合一、君师一体、愚民自愚、自欺欺人的传统儒教、佛教及道教文明;而是能够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国际社会正常接轨的高度现代化的先进文化及先进制度;或者说是能够保障每一位中国人不再被无耻愚弄和肆意侵略的先进文化及先进制度。像《那一次我们挨打了》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这样高度通俗化、口语化的法政比较史学著作,能够影响于广大读者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