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69》:充满“秘密知识”的青春期(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但补充叙述的反讽性质仍不十分可靠。作者在小说新版后记结束时,强调掌握“世界性知识”的必要性,认为它是超越当权体制的最佳战术,是“科学的努力方法”。而小说本身,尽管作者与他的“69”时代已相隔二十年,提到那些“名词”的方式仍然充满文艺少年式的炫耀,甚至直接拿它们作小说分节的小标题:诗人、摇滚乐队、影星、激进政治活动家,还有摇滚歌词和标语口号。叙述者不断列举,使小说几乎变成当代(尤其是六十年代)全球先锋文化圈的花名册。
    我看过、我听过,甚至只是我听人说起过,或者我在某一本书里看到它被引用过。“我知道而你们不知道”,透过那种掌握“秘密知识”的炫耀和自满体验,前卫事物(音乐、电影、诗歌、左派观念、现代城市恐怖主义)就这样把一代又一代的稚嫩少年吸引加入到它们的神秘地下组织中去(知识总是以这种方式让人误入歧途)。
    “秘密知识”之所以吸引剑介们,关键在于它们存在于“体制”之外,它们不是从学校教师那里得来的,它们不能帮你进入医学院。它们带给你的礼物只是“不掉队”、是炫耀之乐、是秘密的“同志”、是逃离到另一个世界中去的假相、是幻想中女人的青睐——因为,村上龙说,你要是“掉队”,就搞不到女人。
    当然,一切都是因为“女人”——那种抽象的、青春期白日梦中的女人。用剑介的说法是那种“不特定的、更大范围的女人”(第47页)。省下买午饭的钱是因为她们,拍电影搞“晨勃节”是因为她们,租房子作激进活动指挥部、在墙上贴格瓦拉、毛泽东的照片也是因为她们,连反对越战也是因为她们。
    一个生活在佐世保这种地方的69年小男生,反对越战不是出于理念,而是出于生理。因为那是驻日美国海军的基地。传说美国水兵又寂寞又有钱,“中途岛号”航母无论在亚洲哪个城市一靠岸,当地的夜店营业额便会剧增。我们不瞎说,剑介偷看过好几次“棒棒女郎”跟美国兵上床的情景,他的一个喜欢黑塞、写字很好的小女朋友染发浓妆挽着黑人水兵的手,剑介就一半愤愤一半意淫地想象她会不会“把美国兵的那话儿放嘴里”。
    这是一部文论家所谓“teenage skaz”(少年侃)小说,小说中“我”的语气神态,你可以在高中校舍走廊、在地铁、在影院的门口听到看到。那些大话和流言常常真假难辨,充斥问题少年的无稽幻想——尤其当话题涉及女人。天主教学校的美女比率就是高。私立山手学园的女生用老式收音机的真空管当自慰工具,连续发生多起爆炸事故,以致高中界传说她们那里盛产“瑕疵品”。家里养牛的岩山同学,“成功”偷看到女生检查身体,据他说,佐藤比他们家的奶牛更丰满。
    实际上,剑介关于女人的知识大多更像是来自B级片和粉红色情电影,“他的”女人,眼角细长,脚踏银色凉鞋,手指夹着一根Hi-Lite DELUXE。有趣的是,成年以后的村上龙的确拍过这样的色情电影,在电影里,他让嫖客命令妓女趴在大厦窗台上,扭动屁股,一直扭到“湿掉”为止。长镜头遥遥拉过去,直如导演在一圆少年梦——如此这般天真烂漫的淫秽,确实只能出自小男孩的性幻想,就像小说里的那个博多老妓女,对“硬不起来”的剑介说:“那我把腿张开给你看,你将就将就自己解决吧。”
    这位“少年侃”的叙述者似乎有一种习惯,在小说里不断推翻先前的叙述。在离家出走博多艳遇的那段故事中,他先是用尽三级片桥段——包括豪华宾馆、粗花呢夹克、紫色的黄昏、美洲虎、香水、银色狐皮大衣、黑色睡袍、公寓大床、做酒店小姐的前名模(以及她跟黑社会富商的纠缠)。这段由亚色情图像填充的少年性幻想,后来被一句“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所推翻。读者后来得知,小说主人公只不过在博多看完一场色情电影,在电影和接下来的脱衣舞表演之间,吃点拉面和水饺,最后遭遇一位年老的妓女,和一位可能是同性恋者的上班族男人。让人家摸过大腿之后,还差点把初吻献上。
    不,这里并不存在“真实情况”,上一个充满意淫的叙述显然是幻想,“成人电影”故事表面上似乎在用反讽来担保真实性,读者看来仍然十分可疑——它仍然带有少年式样的自夸和自怜。表面上成人化的见多识广和玩世不恭,实际上仍出自一颗一知半解的赤子之心。
    秉承美国“teenage skaz”小说的叙述传统,《69》的叙述者剑介满口问题少年式的“聪明的大话”,可小说本身仍然是成年作者的构想。《69》可以成为“新概念”类型的少年写作的模范文本。有趣的是,“新概念”的概念本身似乎就是想要解决剑介的问题。如今的“剑介”们,不需要到二十年后才开始写小说翻本,如果知道一些尼采和摇滚乐,写写文章,不用参加考试他们就可以进大学。可见“体制外”的“斗争”早晚也会被体制招安,这是村上龙所没有想到的。
    不过对读者来说,有意思的“teenage skaz”多半不会出自新概念作文大赛,当然……韩寒——也许,我们再等等他。这不是我说的,是戴维·洛奇说的,不信你们去问他。或者去看他那本《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