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Ruby像往常一样在门口并排着坐着‘聊天’,一位在垂死之家工作了好多年的西班牙中年女义工从远处走了过来,嘴里叼着根印度烟,二话不说将烟取出来塞到Ruby的嘴里,走进垂死之家工作去了……Ruby那天特别安静,似乎在享受着久违的尼古丁味道。” 东东说,Ruby可以吸烟了,不管是修女还是其他私下给Ruby烟抽的义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对于临死的人,能够让他活得开心一点,即便看起来并不十分符合医学逻辑,但出于“爱”,我们多多少少都可以接受吧。 东东在澳门无意中找到了电影《伊丽莎白》海报拍摄地点,在泰国遇到了热情的Nut和Pat,在缅甸捐助了叶先生2.2美元使他倒闭的面店重新开张了,在印度加入了义工组织并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沙弥香……在世间冷暖当中,东东懂得了向家人感恩,懂得了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懂得了如何去爱;他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成熟。东东得到的种种,就是他旅行之前希望得到的吧。很多人都抱着和东东一样的愿望,希望通过旅行观看世界,认识自我。 人们渴望在旅途中碰到新鲜的人和事,渴望旅行可以为自己带来些什么,可以改变一些什么。这些渴望往往都是人们已经设定好的旅行任务,必须完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设定,人们才会对旅行充满向往,像东东那般的跨国之旅。 但我不得不说一句话:我们已经在旅途中了,人生,才是真正的漫长的旅途,而我们,走在途中却不自知。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其实就像那些我们渴望在陌生的地方遇到的,可以改变我们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感悟它们。我们总觉得,只有走过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只有像东东那般走出国境,才能获得更多。但实际上,东东的跨国之行不过是他人生旅途的一次特殊的经历而已。 很多人生活在沉重的压力当中,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每天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微妙善变的人际关系;每天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总结自己的表现,告诫自己要更加努力……我们的神经长期紧绷着,有时稍微一松,便会陷入到陌生地方去的美好想象中:看着绚丽的异地风光,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看着艰难的异地生活,我们学会了感恩;孤独地走在异乡的土地,我们练就了忍耐和坚强……但是,现实会让人犹豫啊,旅行过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呢?旅行真的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认清了自我以后自己还能适应这个现实的社会吗?很多人在渴望旅行的同时又担心害怕,旅行不仅会丢失工作,让家人朋友担心;还会遭受很多误解与嘲笑。 这样看来,人们渴望的真的是旅行吗,渴望的真的是改变吗,还是为自己寻找避难所——那个所谓的可以改变自我的旅途?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担心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子会失去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离开,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对旅行的欣喜、渴望等等积极的情绪带入我们的生活,信心饱满、斗志昂扬地继续我们的人生旅途呢?我们为何不选择尝试感受挤公交的乐趣,尝试发现城市夜色的美丽,尝试发现同事的可爱,尝试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难道,我们就真的要经历想象中的那些事情,才能成长? 像东东那般的经历虽然难得,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却也难见。请我们不要忘记,我们都已经启程,都已踏上了旅途。我们要做生活的勇士,不要做幻想者。如果你想改变,就请开始改变吧。 我们已在人生的旅途中,请像我们为自己旅途设定的那般,勇敢向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