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以培著 《烟村》 作家出版社 2009年6月版 重庆万州新田古镇废墟间,周围都拆了,老人舍不得离开,老人名叫幸坤禄,正和王以培说起古镇的历史,时间是2007年夏天。 很久没有见到如此纯粹的写作。一本叫《烟村》的书,以小说的方式,串起了流传在三峡江水边的那些传说。其中尽是这样一些人或事:一位风水先生,看出了烟村的地势是“九朵莲花三枝藕”(九座山包,三条河),却因看出真地(真谛)而瞎了眼睛;移民乘船离家,在船上才发现,恩恩怨怨、打打杀杀的两家人,竟藏着同一部血书,这是祖先为使子孙日后相认,咬破手指写下分手诗…… 作者说,书出了,倒是意外。 它无任何所谓的商业价值。却因无功利而真动人。 本有着体面工作的王以培,并没有在人大文学院副教授何时晋升为教授上纠结。8年来,他把所有课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三峡淹没区的江水边,听茶馆里的老人,讲古老的故事。他因“调子和周围的人不同”而遭受排挤,甚至为此差点丢掉工作。但他说,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要一去再去,不仅是那些物与事马上要沉没于江底的紧迫感,更是那些老故事里有着我们为何一代代活下去的秘密,“家在哪里,国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的古老疑问,在与三峡工程同步建立的虚拟小村落“烟村”里,在“烟村人”传说和命运里,全部找到了答案。 “无所事事。白天和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询问往昔;晚上停电,就在烛光下的断墙残壁间喝上几杯;夜来静听江水……正如此时此刻,天光恍恍惚惚照进老街,晨昏颠倒,分不清猴年马月;四周还在丁丁东东地敲打,古屋瞬间倒塌,一座接一座,烟尘四起;我还靠在一张旧躺椅上,摇摇晃晃,懒得动弹……‘水位139米’仍悬在头顶——时间久了,已见怪不怪,仿佛命运之神在墙上刻下的谶语。”在这种不知今夕是何夕中,王以培的生命在与冥冥之中的什么呼应着,让人禁不住羡慕起他来。 王以培似乎也说不清他酿出了一壶什么味道的酒。命运、智慧、无奈还是其他?他只是说,人到了那里,心里就踏实,什么事情,把它往江边一放,就懂了。如那首在书中已变成歌曲从风中传来的李白诗句: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