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便书》:真的智者敢于直面粪便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日]藤田纮一郎著 吴锵煌译 《大便书》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这是美国社会学家朱莉·霍兰的观点。她用了8年时间考察世界各地的厕所文化,最终得出这一结论。
    以公共卫生系统为历史学者所称道的古罗马开了先河,但彼时的公厕显然是奢侈品,权贵们围绕着厕所中央的雕塑和喷泉排排坐,俨然高级社交场合;路易十四深得古罗马真传,为了显示自己卫生习惯良好,尤爱坐在马桶上待客;在英国,最早的冲水马桶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在泰晤士河畔里士满区的宫殿里。终于,抽水马桶大量生产的时代于19世纪80年代来临,习惯于在野外解决问题,或者半夜将夜壶中物倒出窗外的平民们也能享受到这一“文明”了。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开始对如厕这种行为羞于启齿,高贵女性用“补妆”来掩饰在卫生间逗留的本质,孩子们在学校里甚至会因为正常的大便行为而被揶揄嘲笑。
    这种“进步”让日本免疫学、寄生虫学博士藤田纮一郎感到无奈。在其著作《大便书》中,他试图消弭人们对于粪便的各种偏见。譬如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已经不再是备受小资追捧的蓝山咖啡,而是印尼的鲁瓦克咖啡,产自一种狸猫的粪便;黄莺的粪便则是美白洗面奶的重要成分。
    这听上去有点恶心,也会激起人们“现代人为了美味和美容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应。但早在清朝,慈禧命御医制作的玉容散中就有“白丁香”、“鹰条白”、“鸽条白”的成分,它们分别是麻雀、鹰和鸽子的排泄物。难怪藤田看不惯现代人对粪便的过度紧张,一再呼吁“有点肮脏也不要紧”。
    如今,在以干净整洁著称的日本,几乎找不到天然粪便的痕迹,粪便作为养料的自然循环逐渐消失。被文明的冲水马桶吸走的粪便会经过排水管进入净水厂接受污水处理。在那里,大约80%的粪便会变成水,一部分流入海里,其余作为街头的喷泉或工厂用水,还有一些则回归到冲水马桶。现代排泄物循环体系里,粪便在地面下一层层回绕,难以“物尽其用”。曾经,这些天然肥料帮助植物茁壮成长,而适量的细菌则帮助将腐叶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更糟糕的是,由于粪便被“妖魔化”为污秽之物,现代文明开始忙不迭履行扑杀粪便的任务。儿童从小被灌输粪便肮脏的观念,忙碌的成人一再压缩坐在马桶上的时间,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关心这样一个事实──粪便呈现的状态与健康状态息息相关,无论颜色、形状和气味,都有可能透露平日被我们忽略的身体信息。
    先别着急捂鼻子,试着心平气和地观察一下它们:细长型源于缺乏锻炼和节食,黏稠型是由于过度劳累或寄生虫作祟,水液型则是因为吃了太多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或疏于保暖。至于健康完美的大便,形状应当如同饱满的香蕉,色呈金黄,重量约为100~200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